古诗词一直都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学艺术瑰宝,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占比也非常大。初中是发展学生古诗词学习和品鉴能力的关键期,教师唯有抓好古诗词教学的优化工作,才能促进学生对语文古诗词课程的主动参与。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通过古诗词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从调查研究情况来看,现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不得其法”的问题,教学方法模式化,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疲劳,影响学生认识感知。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对于情感体味的要求也各有不同,若是一味地沿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不能随课堂教学变化而变化,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同时也无法帮助学生辨别不同诗歌的差异特征,使最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没有自己的体验,审美感受能力无法发挥。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预设下进行学习,教师用自身的情感体验替代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丧失了古诗词原本的审美教育意义。因此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高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做出探究。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由于课时有限,教师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要适当取舍,使“教读”和“课外诵读”相结合,“教读”部分要作为重点精讲,“课外诵读”部分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以七年级上册“教读”《古代诗歌四首》为例,教学目标要设定为让学生初步体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要求学生对四首古诗进行课前预习,自己完成朗读,想象诗中的情境,反复体验诗人的情感。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这几首诗的不同情感表达:《观沧海》是曹操北征胜利后回师途中所作,诗人借壮丽河山表达自己踌躇满志、豪迈乐观的情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诗人为友人被贬而作,教师要结合“杨花”“子规”的意象来阐释作者的沉重心情;《次北固山下》诗人把青山绿水、潮平岸阔和思乡愁绪、积极向上的情感巧妙融合起来;《天净沙·秋思》诗人用枯藤、老树、昏鸦等画面勾勒出一个游子的思乡之苦。教师讲解完教材的四首诗,还应进行诗歌补充,找一些课外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争取做到精准聚焦、一课一得。
(二)先正字音,再重诵读
古诗词本就富有节奏美、韵律美,初中生学习古诗词要以诵读为先,但是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有的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学生诵读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如读不准字音、不了解意思,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扫清生僻字这一障碍。
以《木兰诗》为例,这是一首1500年前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每句五字成诗,偶见六字或七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学习这首诗最先面对的就是字音问题,诗中随处可见多音字和不常用的字,需要先把它们用汉语拼音进行正音。比如,不闻机杼声的机jī杼zhù(织布的梭子);可汗大点兵的可kè汗hán(对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西市买鞍鞯的鞍ān鞯jiān(鞍子和托鞍的垫子);南市买辔头的辔pèi头tou(马勒,是为了驾驭马、牛等牲口而套在其颈上的器具,一般由嚼子和缰绳组成);万里赴戎机的戎rónɡ机jī(战争、军事);朔气传金柝的金jīn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著我旧时裳的著zhuó(穿上)。解决了这些难字之后,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准确、声音洪亮地进行集体诵读,然后可以进行分组诵读比赛,看哪个小组更能表现出《木兰诗》的韵味。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在品读重点诗句的基础上,多角度、立体地赏析木兰这个人物的形象,丰富学生对诵读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亲切感。
(三)结合学生感悟鉴赏古诗词
能够鉴赏古诗词,才算学懂了古诗词。初中生思想活跃,其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重难点,条理清楚,关注古诗词的意境、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情感主旨等,激发学生的感悟,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学会品鉴古诗词。
首先,学习品鉴古诗词的意境。以《卜算子·咏梅》的意境为例,其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重点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梅花在诗句中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得出诗人借梅花表明自己的忠贞,是一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其次,学习品鉴诗歌的语言。以《春望》的语言为例,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字和“恨”字,让学生体会诗人用字的新鲜和真切,正是这特别的用字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战败的慨叹。然后,学习品鉴诗歌的表达技巧。以《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悟夸张的手法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诗人的愁绪。最后,学习品鉴诗歌的情感主旨。以《泊秦淮》为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整首诗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追问“诗人真是在指责卖唱女的无知吗”,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真正所抨击的是那些享受歌舞表演的豪绅、贵族和上层官僚。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自主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教师要对语文古诗词教学体系实施系统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品鉴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诗词解读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
参考文献:
[1]徐孟萍.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作文,2017(27):74.
[2]师向青.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8(4):72.
[3]李志霞.融合传统文化,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