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造成的疾病,患者可出现咳嗽、胸闷、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在疫情流行期间,发热患者是临床首要的重点监测对象。对于患者本人来说,在临床提升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时,加之患者对疾病存在一定的恐惧等情绪,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状态[1-2]。一般情况下,门诊发热患者对病情存在比较明显的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对治疗的态度、配合行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对治疗的顺利进行不利,甚至使得治疗中断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应激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展开干预。目前,临床对于门诊发热患者心理的评估、干预相关的研究比较常见,但对于上述患者出现明显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比较少见,准确地了解门诊发热患者出现明显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因素,能尽早将干预介入到与患者的沟通中,不但能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还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维持门诊就诊秩序,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择取2022年5月-2022年11月来我院门诊的发热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主要影响因素,全文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5月-2022年11月,纳入总例数为583例,其中381例患者≤60岁、202例患者年龄>60岁,男性309例、女性274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27例、中专及以上356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体温超过37℃,且前往门诊就诊;②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文盲;②神志不清;③其他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语言障碍。
1.3 方法
本次调查共安排调查人员10名,调查前由专业人士对这10名调查人员开展业务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始调查。调查内容分2个方面,基本情况调查和心理应激状态评估,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格式统一按照流行病学的要求设计,主要内容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职业情况、消极情绪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医学背景等。②《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评分),该量表包括回避、侵袭、高唤醒共3个维度、2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有从未、很少、有时、常常、总是5个选项,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为0-4分。
1.4 观察指标
1.4.1 观察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发生情况 根据IES-R评分结果判断门诊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情况,并计算其发生率。判断标准:IES-R评分的最后得分处于0-8分之间为基本正常,得分处于9-25分之间代表患者存在轻微的心理应激,得分处于26-88分之间则代表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以得分≥26分作为判断患者存在心理应激的标准。
1.4.2 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单因素分析 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职业情况、消极情绪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医学背景情况下心理应激发生情况,对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单因素展开分析。
1.4.3 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多因素分析 以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4]。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多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发生情况
583例门诊发热患者中,IES-R评分的平均得分为(42.87±3.95)分,其中有462例患者的得分≥26分,心理应激状态发生率为79.25%。
2.2 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单因素分析
对比个人月收入<5000元和≥5000元患者、居住地在城镇和农村患者,不同月收入和居住地患者的心理应激发生率,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女性、≥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有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发生率高于男性、<60岁、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离婚/丧偶、在职、消极情绪一般/较低、无合并基础疾病、有医学背景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3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可知,女性、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是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细数据见表2-3:
3 讨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医院的发热门诊是最为繁忙,也是分诊患者的重要部门,而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上述患者可能因疾病的不适感和对疾病的担忧,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加之对新冠疫情的恐惧,可出现明显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而影响了就诊、治疗等态度,不但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应在此特殊时期内注重对发热患者的心理调控与干预[5-6]。分析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主要影响因素,能帮助医护人员更迅速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尽早实施干预,提高治疗效果及就诊秩序[7]。
本次研究发现,583例门诊发热患者中,IES-R评分的平均得分为(42.87±3.95)分,其中有462例患者的得分≥26分,心理应激状态发生率为79.25%;提示在疫情期间,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非常明显,临床应予以重视,加强对心理应激的干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而且女性、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是影响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出现心理应激状态的可能性更大,临床应重点监测。分析原因,年龄较大、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的状态比较差,发热后因恐惧、担心等原因,心理应激的程度更为明显;女性由于本身心思细腻,故心理的敏感程度更加突出,心理应激状态表现得更加明显;文化程度比较低、无医学背景的患者由于对疾病不正确的认知,导致更多的恐惧、忧虑,心理应激表现的突出;已婚、无业者可能因社会功能的低下、家庭的负担等原因,心理压力更重,使得心理应激表现得更为明显;而消极情绪较高本身属于一种不良心理,当发热后加重了本身的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应激状态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比较明显,而且女性、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无业、消极情绪较高、合并基础疾病、无医学背景为影响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上述人群,加强健康宣教,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魏甜,田蓓,顾小颖,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患者焦虑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J].上海护理,2021,21(8):47-49.
[2]牛丽姝,陈爱萍.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的院感防控与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159-161.
[3]邓欣雨,李鹤,何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74-1776.
[4]白满灵.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留观者的不良情绪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6):296-297.
[5]张颖洁,童莉,张利岩,等.心理弹性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压力与焦虑状态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0):1095-1098,1102.
[6]李园,尹军花,周静,等.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广州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的应急检诊与防控管理[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2):1558-1563.
[7]于静静,金霞,孟丽丽,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实践[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