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古诗词入诗入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李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菲,. 小学中段语文古诗词入诗入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 中国文学,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233.
摘要: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一朵绽放的芭蕾。古诗词之所以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入选的篇目均属名篇佳作,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提高文学涵养、修身养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要如何从古诗词入手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入诗入境的有效养成呢?文章将结合实际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入诗入境培养
DOI:10.12721/ccn.2024.157233
基金资助:

1感悟作者平生,品味古诗背景价值

任何一首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其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资源,通过领略古诗词,亲身体会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创造古诗词的艰辛历程;与古诗词密切联系的创作故事,牵涉的相关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甚至民谣传颂,我们都可一举领略诗人风采。结合时代背景,对诗词作品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导向,我们才能不出差错的对诗词进行下一步的理解。可以说,能撰写出名垂千古的优秀古诗词作品,隐藏在其背后的作者几乎都怀有一身绝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世间万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和为人处世方式,这对学生日后的行为准则有着重要的校正作用,也间接促进其入诗入境的修成。对此,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全面化、整体化、系统化得了解其古诗词背后隐藏的是历史文化和代背景,细细品味古诗词的内涵、思想表达和哲学境界。学生才能真真正正的潜心投入古诗词中去,去深入领略古诗词隐含的哲学境界。

2拼音图画助读领会形象美,感悟艺术美

眼到、口到、心到,双目注视其文,口发其声,双耳听闻其音,心性通其情感,带着充沛的情感诵读使静止在纸面上的诗词幻化成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形象画面,用有声去婉转品味无声的字符、真挚的情感,身临其境得漫步诗境,撞击出心灵之间的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确实如此,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上,唯有做到精神与情感上的契合,才能设身处地得领会诗词人的意味。古诗词在艺术美感的表达方面,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本身的节奏韵律感和音符感,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都会以身作则,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学生齐读、角色扮演读都是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指导美感领悟的有效方法。通过亲自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古诗词,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释放让心灵随同字符进入情感境界,直接唤起学生最直观的审美直觉。

3反复诵读体会节奏美,品词析句鉴赏美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作品,往往都具有语言精准、形象、情感鲜明,甚至充沛着诗情画意,给学生一种人生导向的特征,往往都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其中,诗词教学语言本身的魅力,就能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感受,大大地激发了审美情感想象,丰富充沛入诗入境。因此在小学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引领学生对古诗词中突出且精美的词句仔细琢磨研究,不断重复对文字进行推敲体会,咬文嚼字,用极大地耐心仔细玩味。咬文嚼字,是一位细心品味古诗词的人首当其冲要达成的。教师在跟学生进行诗句分析的过程中,就是在向学生传递入诗入境的过程。在日常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就要设身处地将审美的思维幻化为极富美感的言语,对课堂教学进行点缀装饰。通过抑扬顿挫、辗转起伏、张弛有度、生动形象的课程语言,在充满亲切、空灵、激情、理智以及感想的言语指引着小学生沉迷于课堂无法自拔时,其古诗词的文学语言美和入诗入境艺术美,也就深深扎根于学生的灵魂深处了。

4造设情境,生活与情景全方位结合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通过采用客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走进古诗词的画境中。比如说恰当地利用新型多媒体技术,ppt、课件的广泛运用早已经频繁出现在现代教学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已经融入为教师日常教学中,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闻声睹状,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融入诗词情境的意蕴美。除了新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在教师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广为传颂、永恒不变的古话就充分地论证了这一点,传统的课本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古诗词内容,更大的优势就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需要,紧随课堂进度和教师指导迅速、准确地做出学习笔记,课后并给学生提供机会反复回味,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所作的笔记和学习内容产生全新的体会。课本上每一页知识的印刷,都是优秀古诗词的复现,充沛着的墨香味令人陶醉其中。两者主要教学方法中,一个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型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另一个是中国传承至今的传统教学载体。两者看似相互碰撞,实际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为教学服务。想象力无非就是一种燃料,它是评判一名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发挥丰富的联想力,结合作者在古诗词所要透露的信息,惊醒情境构思。一首优秀的古诗词如果缺乏的情感表达,就等同于失去了入诗入境的艺术价值。在一般的小学古诗词教材中,往往会在古诗词旁边的插入相关的图片,一般都是作者的肖像图和关于诗词意境的描绘图,这就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利用插图联想内容形式的条件,使得学生的丰满的幻想与书中的古诗词文本,以及日常生活做到无缝衔接,对此勾画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象和意境。

结语

总体而言,在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品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古诗词毫无疑问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小学古诗词教育过程中,教师唯有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充满激情地燃烧学生的智慧花火,让学生的充沛的情感涌泉不断迸发。

参考文献:

[1]胡明英.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17):228.

[2]王志荣.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入诗入境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47.

[3]时培升.古诗词教学与入诗入境的培养[J].学周刊,2018:124-1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