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方针后,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假公济私、知法犯法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就是在于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强,易受个人利益的影响,从而做出违法事件。因此,如何通过党校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进程中,人与领导干部这两种因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行动主要是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而行为方式所反映出的则是人的思维方式。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是否完善决定其是否可以依据法规去开展有关工作,另外,领导干部法制观念的高低也决定着领导干部依法行事的水平和效率。
所以,党校法学培训开展教学中应该从以下角度来开展:第一,要使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要使领导干部明白法治思维在工作当中的发挥的主要作用;第三,要让领导干部积极地投身到法制知识学习体系之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
二.注重各个方面的全面教学
在利用党校法学教育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第一,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宪法法律至上思维。为了使法治思维更加深入到领导干部的心中,就要把宪法至上这一理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日常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各级领导干部也要严格地遵循宪法准则,通过宪法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身的合法权利。
第二,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合法性思维。对公职人员而言,在处理工作、行使国家公权时,首先要明确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若与相关法律违背时,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不触犯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合理解决问题;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更要坚持依法行事,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处理方法有没有超出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倘若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与法律规定发生违背时,要及时地加以纠正。
第三,要培养领导干部的程序化思维。部分领导干部的程序化思维并不高,甚至他们认为按照程序去处理有关工作会比较烦琐,且所用的时间和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他们通常都会选择绕过程序去解决有关工作,如此一来,尽管解决问题所耗费的时间相对减少,但只有借助公开的程序才能更接近于公正的实体。所以,要想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得以提高,就必须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程序化思维。其主要原因在于程序化思维强调的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有关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在解决问题时要严格的依照法律程序中所规定的步骤来完成,这样才能符合法律要求。总之,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法制意识进行教育与培训时,必须要重视程序性思维这一内容。
三.综合运用教学方式
在开展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教育时,要注重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以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党校在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法学教育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案例式、讲授式、模拟型、体验式和互动式等,面对众多的教学方式,党校在进行法学教育时,要根据党校对法学教育的要求与特征等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以便有效地提高党校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例如,党校在对法律基础理论进行讲解时,可以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首先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讲解明白,接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穿插具体的案例,来使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案例的分析增加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对于一些存在争议较大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各级领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交流、各抒己见,对自己存在的争议点进行解决。同时,为了让领导干部对具体案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可以让各级领导干部参加法庭案件的审判过程,在体验过程当中增强法制意识观念。在法学教育课程当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针对课程的内容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经验总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法制意识进行教学与培训时,还应当积极地在领导干部内建立起“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工作机制,树立与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与思维。并将人民群众作为党校法学教育的核心,以党校为主要阵地加强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教育,从而使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观念得到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时明.党校法学教育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提升建议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0(01):24-26.
[2] 屈丹.党校法学教育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法制思想[J].科学与财富,2020(2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