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个人情绪发展的最佳状态,主要体现在协调情绪、智力和身体状况,能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具有强烈的幸福感,能够有效地适应周围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父母、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问题。为了保证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必须积极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尽管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机构仍然重视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成绩,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课程,也没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地方,导致违法违纪事件频发。
(二)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频率和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目前初中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学校团委等部门的兼职教师,由于没有系统的教育培训,在心理问题的引导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有效效果。
(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单一的
现阶段,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模式,即心理健康知识被塞进学生的大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较低,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许多教师认为这与他们无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落实到我们教育的每一堂课上,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学到一些知识,将一些榜样和历史事件的事迹融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间接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心理教师。因此,学校应建设一支专业知识、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首先,学校应招聘相关专业人才并定期培训,使心理教育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立初中心理教学平台,使各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提高教师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严格执行相关保密规定,保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告诉一位心理学老师,他嫉妒他的朋友,因为他的成绩比他好,那么老师不应该问他的朋友是谁,而是应该在仔细听了学生的话后告诉他。一个人因为嫉妒而嫉妒是正常的,因此,我们激励自己努力超越他人。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促进我们成功的工具。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有信心,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课程的结合
目前,为了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在初中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发行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科书。学校可结合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此,我们应该注意两个问题:首先,由于心理健康课程不属于高考科目,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有些学校甚至把这门课程视为“辅修课”,只反映在课程中。事实上,它被“主体性”教学所占据,不能真正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往往由教师主导。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这将导致信息健康教育的出现。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开展广泛的教学讨论,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心理健康课程发挥实际作用。
(四)加强学校整体文化氛围
通过加强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乐观、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并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治疗。在此过程中,学校还需要与心理健康教师合作,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无形的激励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需要定期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积极的校园活动,为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判断和提高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健康离不开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当初中生面临心理问题时,家长应承担责任,给予引导,逐步引导。平时,家长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家长应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学生,与学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心理健康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目标。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每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是形式主义,做浅薄的文章,而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中,真正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皓彤.浅谈新时期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88.
[2] 姜海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0(04):39.
[3] 倪晶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