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柔性铰链结构设计与分析
​于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于超,. 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柔性铰链结构设计与分析[J]. 纳米技术研究,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291.
摘要:
柔性铰链结构对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关乎机构应用性能以及作用发挥,因此必须保证铰链结构设计合理性。文章主要围绕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柔性铰链结构设计与分析进行探讨。首先,概述纳米精度位移机构。其次,分析柔性铰链结构工作原理。最后,深究柔性铰链结构设计方法与过程。希望以下论述可以起到借鉴作用,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柔性铰链结构
DOI:10.12721/ccn.2024.157291
基金资助:

伴随科学技术持续创新,纳米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纳米精度位移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传统工业生产技术相比,基于纳米尺度的位移控制可有效提升加工精准度,降低纳米组装难度,提升纳米操控水平,对纳米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柔性铰链是纳米精度位移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综合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概述纳米精度位移机构

与传统位移机构相比,纳米精度位移机构基于纳米尺寸执行各种操作,包括移动、定位等,在工业生产、精密加工等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多数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是由不同微驱动器组合而成,控制能力较强,可以起到纳米级位移的效果。以下,是目前常见纳米精度位移机构:其一,弯曲悬臂:这是一种尺寸较小的弯曲悬臂结构,凭借外部作用力进行位移,一般情况下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磁力测量等方面。其二,压电陶瓷:利用压电效应,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陶瓷材料的体积变化,从而实现纳米级的位移。压电陶瓷在纳米定位阶段、纳米量测和纳米液滴操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三,原子力显微镜(AFM)驱动器: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形貌测量工具,其驱动器使用压电陶瓷、弯曲悬臂或扭转马达等机构来实现纳米级位移,用于控制探针的运动和精确定位。其四,液晶光调制器:液晶光调制器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在纳米尺度上调整光束的相位和强度,实现纳米级光学定位和像素控制。其五,纳米精密传送机构:采用纳米级导轨或滑块系统,通过步进马达、电磁驱动器等方式,实现纳米级的直线或旋转位移。这种机构常用于纳米加工、纳米组装和纳米定位等领域。纳米精度位移机构的发展正在推动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它们在纳米级精密控制、纳米尺度操纵和纳米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实现纳米级装置和系统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2柔性铰链结构工作原理

柔性铰链是基于柔性材料制成的结构,旨在起到约束运动的作用,而外部作用力施加至柔性材料之后会引起变形反应。一般情况下,柔性铰链是由多条柔性材料组合而成,包括弹性材料、聚合物纤维等,当这些材料的型态发生改变之后,就可以实现控制位移的目的。柔性铰链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材料弹性变形,尽管柔性铰链所用材料具有较高柔性,但是若外部施加的作用力超过材料承载极限之后,材料形态依旧会发生改变。第二,约束力传输,柔性材料具有的特殊性可以使外部施加的作用力在铰链内传输,同时起到限制其它结构运动的作用。第三,控制刚度与柔性,当柔性材料形态发生转变、参数调节之后,柔性铰链刚度也会随之变化,如此能提高作用力控制精准度。柔性铰链结构紧凑,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可运用于不同领域,包括纳米定位、机器人等,为纳米精度位移机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

3设计方法与过程

3.1确定需求和约束

柔性铰链结构设计之前要确定设计面临的需求以及具体约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铰链结构位移范围;第二,确定铰链结构位移精度要求;第三,确定铰链结构荷极限,强化结构稳定性;第四,分析设计阶段外在条件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湿度、振动等;第五,分析工艺技术可行性以及应用效果,确保设计方案实施之后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3.2确定柔性材料

柔性铰链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材料选择,保证设计质量以及结构可用性。第一,基于设计需求分析结果选择适当材料,包括弹性体、聚合物等。第二,考虑材料特性,包括材料硬度、刚度、抗疲劳等。第三,材料弹性模量,这是决定材料形变程度的关键因素。依照结构设计要求,挑选弹性模量合适的材料,满足材料位移需求。第四,刚度范围,材料不同的情况下铰链结构刚度要求自然存在差异,根据设计需求确定材料刚度范围,进而满足结构力学要求。第五,抗疲劳能力,柔性铰链结构形态经常发生改变,因此所用材料必须具备较强耐疲劳能力,如此才能长期使用,降低质量问题出现概率。柔性铰链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考虑材料具有的特点,以此为参考选择合适材料。

3.3设计柔性铰链的几何形状

设计柔性铰链结构几何形状时,必须以需求和约束条件作为指导,进一步确定设计参数。第一,分析柔性铰链结构位移与荷载要求,以此为参考确定结构规模,满足设计需求。第二,结合柔性铰链结构实际应用,判断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包括弯曲、扭转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柔性铰链结构运动角度,关乎应用性能直接体现。第三,优化铰链结构,具体方式包括调整结构形态、调整结构角度、增加槽口等,通过这些方式强化稳定性。以有限元作为主要分析途径,科学验证满足结构刚度需求。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结构机械性能,包括形变能力、刚度以及铰链结构制造阶段支出的成本。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式优化结构形状,如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力学约束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需求和约束条件对结构形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4建立力学模型

力学模型创建对柔性铰链结构设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从下述方面入手:第一,创建弹性变形模型,分析结构几何形状,由此创建弹性变形模型。该模型能对结构形变详情做出说明,和材料物理属性之间联系密切。第二,分析作用力传输,站在力学模型角度来看,需着重分析作用力传输。当外部作用力通过结构材料进行内部传输时,结构形变状态以及性能也会因此发生变化。第三,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预测柔性铰链结构性能改变,整合数据创建对应模型,分析柔性铰链结构力学特征,由此掌握柔性铰链结构使用过程中作用力分布情况。第四,验证并对模型加以优化,力学模型创建完成之后,需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通过验证确定可行性与准确性。如果实验数据与模拟数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立即对模型进行修正。在力学模型的帮助下,设计人员可以掌握柔性铰链结构的性能,对后续设计工作开展而言十分有利,可以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具体应用中发挥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文章对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柔性铰链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凭借对柔性铰链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对纳米精度位移机构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优势。通过有限元分析预测柔性铰链形变特点以及力学特征,充分展示柔性铰链具有的性能。但是,具体设计仍旧存在许多难点与挑战,因此要强化结构稳定性,加强控制力度,选择合适材料,逐步扩张纳米技术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曾超,毛成文,何燕,等.纳米精度位移机构柔性铰链结构设计分析[J].核技术,2022,45(7):9.

[2]罗四维,乐燕芬,彭洋,等.高线性度的二维无耦合纳米压电位移系统设计[J].计量学报,2021.DOI:10.3969/j.issn.1000-1158.2021.08.01.

[3]蒋家东,王国起,陈军,等.基于柔性铰链的一体化称重机构关键几何参数检测[J].工具技术,2022,56(7):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