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心理问题常见原因
(一)青少年不能做自己。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认知上和父母也不是同等水平。很多时候被迫要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日记月累最后只能用出现问题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他的快乐太少,活出自己的时候太少,父母很大程度上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更多好像是自己的附属,用爱的名誉让孩子无法反抗。
(二)安全感不充分。青少年安全感不充分大多和早年经历有关。一是童年成长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父母的情绪不稳定、父母之间的冲突不断、父母或者其中一方长期的缺席等,这些都是成长环境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种环境长大孩子很难感受到安全,时间长了这些不安全感还会渗透到人格层面,即使长大以后,在安全的环境中仍然会感到不安全。在孩子12岁以前,父母中至少有一方要不间断对孩子的陪伴,而父母任何一方都要保证不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也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父母保持相对完整的功能,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身就是对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
(三)父母自身人格不完整。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父母自己是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父母是无法培养出人格健全、健康的孩子的。自信阳光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往往就是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做父母不需要尽善尽美,完美的父母会更容易培养出有问题的孩子。如果父母连一点风险瑕疵都不能承受,他这种人格的缺陷就会投射给孩子。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完美的母亲会限制和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因为母亲的不完善是孩子创造力的空间,如果父母特别完美,那么孩子就没有了创造空间,就不需要自我提升和发展自我能力了。
(四)学习的低成就感。青少年大多在校学习,学习竞争压力普遍较大,很多时候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现实生活中必然有一部分学生会成为学习竞争的相对落后者,家长老师往往给与这些学生冷落和更多的负面评价。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还不够客观稳定,外在负面评价很容易给他们带来消极影响,使他们对自己持负面评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中学成绩明显下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家长、老师的不理解使他们倍感压力,孤独无助,容易诱发心理困扰。
(五)很多父母不懂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在这个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有温饱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少。父母不仅仅要考虑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理层次的需要,更要关注和在意孩子心理上的需要,真正的把孩子作为一个与自己关系平等的人来对待,不能总站在成人角度指责孩子。父母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听到他们的心声和愿望,懂得他们内心在意的是什么,这是与孩子建立平等、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咨询师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的常见问题
(一)过急追求咨询效果。心理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很多来访者咨询时急于让咨询师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办法,个别咨询师迫于压力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仓促给出解决方案,是违背心理咨询规律要求的。心理治疗慢才会快,快就会慢。咨询师需要在咨询前期全面了解、准确评估来访者的问题症状,这是后续高效咨询的基础。只有来访者准备好了,达到了那个可以改变的水平,并自己愿意改变,问题才会一步步解决。问题解决了咨询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咨询效果更多是来访者自己的改变。
(二)咨询中心不明确。谁是来访者,咨询服务核心对象是谁,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和青少年及其父母商量好的问题,必须达成统一意见。很多青少年咨询需要父母付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咨询要以父母的目标和愿望为中心。有时候家长会以不再付费来要挟咨询师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咨询师答应这样做就是咨询中心不明确的表现。要解决青少年的困扰和问题,就必学以青少年的诉求和需要为中心,否则青少年在咨询过程中就会感到这个咨询不是为了我好,是为别人服务,会严重影响其咨询意愿。
(三)不会应对青少年的攻击。咨询过程中有时青少年会情绪失控,出现攻击否定咨询师的行为,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攻击和否定是有积极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了他对咨询效果的期待,这是后续出现良好整合的基础。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个攻击和否定,也会给来访者做出示范:“我不会因为你的否定而否定自己,我的价值感更多由我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来决定”。
(四)轻易打破咨询设置。有的咨询师出于关心告诉青少年自己私人联系方式,但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总去回复对方的问题,时间久了反而伤害了资访关系,除非青少年有生命危险或者紧急需求,咨询师不能把个人联系方式告诉对方。咨询结束时有的咨询师不能准时结束,突破时间设置。咨询设置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意,它能引导来访者遵守规则,到了规定时间咨询就要结束,不能结束是咨询师拒绝能力欠缺的表现。有时候来访者迟到是因为咨询师允许他迟到,咨询师不能决定来访者是否迟到,但可以决定准时结束。坚持原则的咨询师,才会赢得来访者的尊重。
(五)违背保密原则。对青少面咨询内容的保密对咨询关系非常重要。付费的父母没有权利知晓孩子咨询的内容。要了解咨询内容,首先需要征得孩子的同意。青少年对咨询师的信任是咨询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孩子在咨询过程中总是担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被父母和老师知晓,他是很难敞开心扉和咨询师讲出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的。多重关系多数情况下会干扰和影响咨询效果,所以不建议一个咨询师对孩子和妈妈同时进行咨询。
(六)看不到青少年潜意识、深层次的需要。现代家庭中父母经常以为孩子好来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束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管理教育方式非常抵触,但是意识层面认为这是父母为了自己好,所以难以有理有据的去抗争。但这种管理模式是他们内心不喜欢,接受不了的,压抑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咨询师要引导青少年看到自己潜意识层面对独立和被尊重的需要,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和诉求,把潜意识层面的需要意识化。咨询师要引导青少年接纳自己内心的合理诉求,消除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这对提高咨询效果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