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阶段,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有效地缩短项目的工期,减少项目的费用,很好地解决工程的连续性和分阶段管理的冲突,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设备采购是核电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保证核电工程所需要的各类设备质量。核电站设备类型多、系统复杂,同类型设备采用分包方式进行采购,分批次到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就给设备采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将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与现场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对于保障核电工程的安全、保障设备的质量与施工进度、节省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EPC模式下的核电设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切实有效地准确核算出核电设备采购成本
EPC模式对总承包商的综合计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总承包商不能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很容易造成项目的延误,这就需要购买更多的设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提高整个企业的成本投入。另外,在采用EPC方式的实践中,大部分的总承包商与业主方签署了固定的合同价,而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动时,会造成核电设备的采购价格发生较大的变动,尤其是在核电工程建设中,项目的规模比较大,工期比较长,因此,在设备采购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很难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1]。
(二)核电设备采购进度问题
核电企业通常是通过制定采购计划的方式对设备采购进行管理,项目进度规划是否科学,将对设备采购计划的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设计变更导致的设计延迟,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不成熟,产能饱和等因素也会对设备的交货时间产生影响。对于一些设计和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尤其是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分段交付现场装配和“四新”设备的情况下,出现交货延迟的可能性很大,其中上游设计文件变更、生产工艺不合格、缺乏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经验的供应商都有可能造成设备无法如期交付。此外,通过对EPC模式为业主方提供相应的工程建设、采购、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的规划,并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总承包商要把重点放在设备采购、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要将重点放在整个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这种状况下,总承包商的设备采购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在设备采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EPC模式下的核电设备采购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做好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在EPC模式下,一般都是由总承包商与业主共同对相关合同进行评估,并对其权利、义务、责任等进行有效地界定。在签订合同后,总承包商要根据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对核电设备进行采购,并制定一份系统、清晰的采购计划,以此作为标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合同关系到总承包人的设备采购、施工等环节,一旦出现违约,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总承包商需要对合同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严格控制,并以此作为对设备采购管理的参考。在对合同内容的管理中,要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小项目,从而更好地推动各种科研项目、现场施工项目、设备采购项目、安装和调试项目等,保证每个子项目都能高效地完成,从而保证整体项目的成功执行。
(二)切实有效地进行内部管理
在EPC模式下的核电设备采购管理中,总承包商要按照特定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操作,并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此为标准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总承包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平衡矩阵式管理方式,通过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内部管理,保证设备采购的管理内容、组织方式、供应商塑造等工作的有效执行[2]。由于内部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所以总承包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分级的组织结构,让其流程更流畅,沟通机制也更顺畅,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让总承包商能够更好地减少采购费用。同时,在内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核电工程项目的内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从制定采购计划,到建立关系,到合理的采购人员配置,都要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与激励,把项目内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此外,EPC模式下的核电设备采购工作面临着许多风险,对采购人员而言,首先要确定采购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种类,要对供应商、技术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辨识,同时还要结合过去的经验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汇总,建立风险控制管理程序。通过对单位内部人员的培训、流程的优化、风险管控等手段的执行实现对采购活动中各类“不确定性”的预先控制。
(三)对核电采购质量进行控制
核电设备种类繁多,为了保证核电设备采购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可以采取分层管理的办法。对于蒸汽发生器、堆内部件等重要的核安全等级较高、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的主要设备,可以派遣专门的质检人员对其生产全过程进行全程的追踪和监督,做好前期的监控工作,将存在的质量隐患排除在外。定期召开质量周例会和专题协调会,对设备生产的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组织专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督促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整改。
(四)对核电采购进度进行控制
在EPC模式下,相关单位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进度计划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计划,同时要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组织的内部管理,提高设备国产化率,保证核电设备能够按时交付。(1)供应商的选择。为保证设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核电企业需要谨慎地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核电设备采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质量保证纲要进行,强化供应商评估和招投标管理,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生产水平、产能饱和度等进行分析,做好质量见证、质保监查等工作,对设备的出厂验收和运输管理也要加以重视,并且建立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优先选用有相似产品供应历史的供货商[3]。同时,要理解供货商的工作方式,以便与供货商更好地配合,保证设备采购工作的平稳进行。(2)设备国产化。从已建成与在建核电工程反馈信息来看,国产化核电设备主要存在上游设计滞后、生产准备时间长、关键工序制造质量问题频发等问题。对于设备的国产化,核电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进行控制:对于首次采用的国产设备,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应预留足够的测试及工艺评价时间;加强对设计单位的控制,防止其在投产后发生颠覆性的变更,将其对设备采购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对供应商生产准备和生产流程的管理,并督促其做好开工准备工作,以防止因工序缺陷导致的严重质量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和承包商内部管理。在实际运作中,要全面分析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核电工程的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希安.基于EPC模式的核电工程现场设备采购管理[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2(10):3.
[2]王光辉,吕岩松,张新奇.EPC模式下核电工程采购业主管理定位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011):000.
[3]陈娇.EPC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管理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