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西医治疗呼吸内科疾病,虽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容易导致耐药性、依赖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给患者的长期治疗带来诸多挑战。因此,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辨证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1]。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辨证法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三乙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185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诊断和筛选,排除了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合并症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干预组(93例),以确保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表1患者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该方案遵循国内外呼吸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包括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以缓解气道痉挛、糖皮质激素以减轻气道炎症等。治疗方案的具体药物种类、剂量及疗程均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首先,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的证候进行辨证分型,如风寒束肺型、风热犯肺型、痰热壅肺型、肺肾阴虚型等。随后,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中药方剂。例如,对于风寒束肺型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以宣肺散寒;风热犯肺型则选用桑菊饮加减以疏风清热;痰热壅肺型患者采用清金化痰汤加减以清热化痰;肺肾阴虚型患者则给予麦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润肺[2]。此外,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配合针灸、拔罐、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观察并记录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呼吸内科常见症状的缓解时间,以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
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采用标准化肺功能测试仪器测定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以客观评价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及例数,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相关并发症等,以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如肺功能指标等,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如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本研究详细记录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呼吸内科常见症状的缓解时间,如表2所示,干预组患者的这些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单纯的常规西药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
表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肺功能指标变化
如表3所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然而,干预组的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VC%(用力肺活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辨证施治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表3肺功能指标变化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干预组的FEV1%和FV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辨证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与结论
3.1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发现中医辨证法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改善肺功能指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中医辨证法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首先,中医辨证法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内外环境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不仅关注病灶本身,还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通过中药方剂和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应用,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这种治疗理念与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截然不同,更符合现代医学对疾病治疗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3]。其次,中医辨证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在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患者的证候进行辨证分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中药方剂和中医特色疗法。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最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辨证法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传统西医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所使用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虽然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及不良反应。而中医辨证法则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药物对患者身体的负担和伤害。
3.2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法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建议在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辨证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法在不同类型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在呼吸内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德森.中医辨证法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9):1.DOI:CNKI:SUN:LCWX.0.2019-39-077.
[2]管春芳,王海燕,刘东平.中医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前沿,2019,28(004):223.DOI:10.3969/j.issn.9128-6509.2019.04.201.
[3]叶广勤.中医辨证法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保健文汇,2021(22):201-202.
[4]董敏靖.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对比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