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因脑部血管梗塞或破裂出血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癫痫等症状[1]。在现在医疗科技支持下,脑卒中病死率逐渐下降,但患者经治疗后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其及其各项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故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应主动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其预后康复效果[2]。有报道指出,手指操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手指操能增强手指灵活度以提高手术操作能力,且能辐射至腕、肘、肩周乃至上肢整体功能,情志护理能通过情绪调节改善心理状态,可促进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依从性,有助于提升整体康复效果[3,4]。为此,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中,探究手指操联合中医情志护理的作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分组方法:整群抽样法,研究目标:80例脑卒中恢复期,1组/40例,试验组,女、男:17例和23例;年龄取值上/下限:76岁和39岁,中位年龄即为(58.29±3.24)岁。参照组,女、男:18例和22例;年龄取值上/下限:77岁和40岁,中位年龄即为(58.41±3.39)岁;计算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后显示P>0.05,无差异。
纳入标准:(1)确诊为脑卒中且经治疗后处于恢复期阶段;(2)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或患有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2)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3)中途退出研究;(4)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史。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鼻饲喂养或正常进食,定期清洁患者口腔,严格遵医嘱指导其用药,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卧床康复阶段每隔2h协助其翻身1次,给予肢体及腹部进行被动按摩,待其能下床后引导其循序渐进开展肢体活动锻炼及生活自理训练,加强并发症预防管理,提供舒适且安全的康复环境。
试验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外开展手指操及中医情志护理,具体措施:(1)手指操:通过亲身演示指导患者完成手指操动作,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另一只手的手指进行拉伸,每隔手指拉伸10次,控制适中的力度和速度,双手交替展开;用拇指轻轻按揉另一只手指的每个关节,控制力度以轻微胀痛感即可,双手交替展开;五指弯曲,双手相对相互敲打指尖;除拇指外保持伸直状态,各个手指与拇指捏成圆圈维持3s,可双手同时进行或分步进行;保持手指尽量伸直,交替弯曲伸向掌心维持3s;双手五指伸开,保持指腹紧贴在一起,交替分离各个手指。每次练习20~30min,每日训练2~3次,期间可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2)中医情志护理:①借情:根据五音疗法理念通过高、低、抑、扬、顿、挫的旋律使患者情绪放松,期间引导患者保持闭目,全身心感受聆听音乐实现借情目的。②移情:引导患者多参加集体性活动,组织康复健康讲座,为患者提供相互交流治疗心得的机会和平台,指导患者培养兴趣爱好,达到情绪转移的目的。③暗示:患者在完成各阶段康复训练后用鼓励、赞扬的语言激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身体机能有所好转,可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④情志相胜法:根据喜胜优的思想引导患者多观看搞笑及欢快的视频,分享康复出院案例,加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指标分析
(1)心理状态:采用HAMA、HAMD量表反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其量表测评分数越高则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
(2)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采用NIHSS量表反映神经功能,其评分越高证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FMA量表反映上、下肢运动功能,其评分越高证明运动能力越强;采用BI指数反映自理能力,其评分越高证明自理能力越强。
(3)护理满意度:指导患者在护理结束时采用一键式评价护理满意度,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率(%)的形式阐述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实施卡方检验,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阐述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实施t检验,以SPSS26.0 软件分析,P<0.05,数据有计算差异。
2 结果
2.1 比对心理状态
两组患者护理前对比心理状态,P>0.05,数据无计算差异;护理后,试验组HAMA与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数据有计算差异,见表1。
表1: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2.2 比对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
两组患者护理前对比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P>0.05,数据无计算差异;试验组在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评分及BI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数据有计算差异,见表2。
表2:两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对比
2.3 比对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参照组,P<0.05,数据有计算差异,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情志内伤及精神压力作用下容易引发脑卒中后抑郁,不利于预后康复,而常规康复护理是以基础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运动康复锻炼为主,尽管能起到一定康复效果,但仍无法达到预期,应联合其他护理措施予以改善[5]。在中医理论中,七情变化会引起经络受阻及营养失衡导致病情加重,在情志护理干预下能转移或消除患者负面情绪,鼓励其增强治疗信心[6]。患者在电刺激、平衡训练、肢体活动等高强度训练后能改善其整体运动能力,而手指操属于精细化训练,能使患者手指更加灵活,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7]。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HAMA与HAMD量表及NI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FMA评分及BI指数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数据有计算差异。提示,手指操联合中医情志护理能充分化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能实现生活自理,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的护理效果。分析其原因为,中医情志护理能通过移情、借情、暗示及情志相胜等疗法释放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意念与信心,避免不良情绪引起躯体症状及应激状态。指导患者坚持进行手指操不仅能预防肌肉萎缩,还能在反复性、机械性的手指训练刺激大脑重建运动功能,以弥补常规护理缺乏精细化训练的空白,全面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综合以上结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实施手指操联合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神经功能,使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