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分析
赵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艳 ,. 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分析[J]. 中医研究杂志,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484.
摘要:
目的:评析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时间为2021.02至2022.02。抽签法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39例,分别应用常规西药、西药联合中医疗法进行干预。评析2组用药结果。结果:用药后,试验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炎症指标、生活质量等均更加优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明显,能够减轻患者胃粘膜受到的病理损伤,并且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型中医治疗门诊
DOI:10.12721/ccn.2021.157484
基金资助: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多见,属于消化内科疾病的一种。近些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病发生率呈现出升高趋势,其中50至60岁的人群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发群体[1]。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该病等概率越高。由于疾病存在癌病的可能,所以尽早采取治疗方案非常必要。就当前来看,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能够肯定的是,易感体质、环境等均会增加该病发生的风险。因疾病易反复发作、病程长,所以需要尽早采取治疗手段。本研究评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于临床门诊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纳入2021.02至2022.02收治的7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抽签法分组。参照组:39例。20例男、19例女。年龄:47~65(52.10±3.56)岁。试验组:39例。21例男、18例女。年龄:46~64(52.08±3.62)岁。2组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各组患者均知情此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西药治疗。药物选用维酶素片(广东态森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14;0.2g),口服用药,每天3次,单次0.8g。联合应用克拉霉素分散片(江苏海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75;0.25g),每天2次,单次0.5g。予以患者泮托拉唑(山西威奇达光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28;40mg),单次40mg,每天2次。再结合使用甲硝唑片(广东松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228;0.2g),每日两次,单次0.4g。用药1个月。

试验组: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胃复元汤。基本组方:黄芪、党参各30g;山药、仙鹤草、炒麦芽各为20g;生白术、鸡内金、丹参均15g;紫苏梗、枸杞、两面针均为12g;玉蝴蝶9g;炙甘草6g。上述药物煎煮为汤剂300毫升,早、晚各150ml。持续用药1个月。

1.3观察指标

(1)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测定项目包括炎症活动度、异型增生等,各项分值最高为3分。胃粘膜病变严重,则分数值高。(2)血清炎症指标:涉及TNF-α、IL-6等,以此表示肿瘤细胞因子α、白介素6等。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简表作为该指标的检验工具。从情感、生理、躯体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各维度最高100分。分值大,提示质量优异。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录入SPSS28.0。经由X2检验、t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2.1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

用药后,试验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见表1)。

6.png

2.2血清炎症指标、生活质量

用药后,试验组血清炎症指标数值更低,生活质量分值更高,P<0.05。(见表2)。

7.png3讨论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而基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增加。同时,个体免疫因素、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愈加明显,也增加了此病发生的概率。患者发病后,症状可见胃黏膜损伤严重,且具有局限性、广泛性的萎缩。同时,受到疾病病理变化的影响,患者肠上皮会以增生、化生加剧为表现,进而引起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若疾病治疗不及时,则极易造成胃癌发生[2]。因此,针对此类疾病,需要尽早采取干预手段,以此达到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的,从而预防胃癌的发生。以往西医治疗以药物为主,在减轻患者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效果,但是停药后易导致疾病复发,这就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干预手段。

祖国传统医学指出,“胃脘痛”“痞满”等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疾病发生与气虚、瘀血等有关,在脾胃升降失衡状态下,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这就使得脾胃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久而久之造成胃腺体的萎缩。该病发生属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方面当以补气活血、益胃健脾为主。本研究选用的方剂为养胃复元汤。临床多项研究证实,该方剂在胃脘痛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的改善速度,并且能够促进其早日康复[3]。方中党参、黄芪等均能够发挥补气、健脾功效。而山药、枸杞子的应用,在养阴方面价值显著。苏梗、麦芽等能够发挥补虚、舒肝功效。方中加入两面针、仙鹤草等,还可达到益气止痛的目的。上述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发挥行气活血、健脾益气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中含有多糖成分,对促进B淋巴细胞活性地提升具有确切效果[4]。同时,此物质在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方面优势显著,利于刺激免疫因子的释放,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研究证实,养胃复元汤的应用,可下调胃癌前病变宿主的VEGF蛋白水平,利于保护胃黏膜,使之损伤减轻[5]。本实验显示,用药后,试验组各指标均更加优异,P<0.05。

综上所述,门诊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期间,应用中医疗法,对改善患者病情作用显著。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