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昏迷患者对外界无应激反应,处于无意识状态,此类意识障碍病症的出现,可能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临床上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分有全身性疾病患者也会发生昏迷病症。急诊接收到昏迷患者后,需要快速分析病因,并明确诊断。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急诊收治的昏迷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病因,探讨诊疗干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急诊昏迷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跨度24岁~75岁,平均(46.69±3.78)岁。其中有18例糖尿病并发症所致昏迷,有8例药物中毒所致昏迷,15例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昏迷,9例外伤导致的昏迷。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积极配合,自愿签署了知情协议。
1.2 方法
(1)根据患者的临床和表现快速作出判断,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安排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专科检查等,并及时分诊治疗。(2)体格检查中包括皮肤黏膜情况,头部及五官情况、胸部、腹部、心脏、腹部、神经系统等;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MRI、CT等。(3)根据检查结果和诊断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清理干净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维持患者正常呼吸;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配合多巴酚丁胺纠正休克;若患者为脑血管意外进行降血压、降颅内压治疗;视情况给予尼可刹米、醒脑静等干预治疗,给予吸氧支持等,稳定患者病情,待患者病情好转,撤呼吸机,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解毒排毒治疗等,确保对症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带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补充机体能量,加速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60例患者抢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
表 1 抢救成功率(n/%)
3 讨论
昏迷患者属于危急重症,病死率高,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将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救治昏迷过程中全程监测生命体征,保护患者脏器,有序开展相关检查,查明昏迷原因后,制定具体的急救措施[1]。护理人员按照急救护理流程开展相应的辅助救治工作,帮助患者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清理干净,避免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加强对患者体位护理,检查患者意识状态,检查患者有无舌后坠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变换体位。帮助患者稀释痰液,将痰液排出,若患者有低血糖情况,及时补充葡萄糖,维持患者机体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全面分析检查结果[2]。通过对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科学评估患者病情状况,根据患者病症特点做出救治处理,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研究发现,引发昏迷的原因较多,昏迷患者多是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因药物中毒和外伤所致昏迷相对较少。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尽全力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全面评估患者有无辅助呼吸的必要性,为恢复患者意识,进行心肺苏醒治疗,监测患者的心电情况,观察血压的波动,进行强心、降颅压治疗等,根据患者昏迷原因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普遍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昏迷治疗难度较大,在急诊治疗前必须明确患者病症,掌握昏迷原因,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本院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昏迷患者过程中,强化安全管理,切实履职尽责,遵循护理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协助患者转运,应急处理能力强,防范临床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带患者苏醒且病情稳定后,耐心的普及疾病知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叮嘱有基础疾病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讲解家庭急救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程度,正确治疗时间。本文研究发现,根据病因分析,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糖尿病并发症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92.86%、药物中毒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75.00%、药物中毒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75.00%,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86.67%,外伤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77.78%。数据结果显示,昏迷原因不同,抢救成功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但昏迷患者整体抢救成功率较高;研究成果,证实了根据患者昏迷原因进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昏迷患者病因多,病情变化快,根据病症特点和昏迷因素制定治疗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伟娜.浅析急诊内科治疗昏迷患者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6):88+92.
[2]冯小鹏,谢昭鑫,张艳玲.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06):3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