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探讨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可视化分析
周娅玲 张少朋 周楚虹 黄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娅玲 张少朋 周楚虹 黄恺 ,. 基于CiteSpace探讨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可视化分析[J]. 中医研究杂志,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1.
摘要: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国内有关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年9月1日至2024年7月30日,采用NoteExpress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管理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32篇文献,文献发表量趋势为先上升又下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形成了以沈翠珍为主导的核心研究团队,但不同团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发文期刊多为中医药杂志,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位《内蒙古中医药》;高频关键词为高血压、中医护理、耳穴贴压、临床疗效、针灸疗法、穴位贴敷和生活质量;关键词形成8个聚类,近年突现词为“生活质量”“推拿”“高血压“穴位贴敷”。结论: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加强跨机构合作,拓展研究范围,探索更多种类的中医护理方法,并持续关注如何通过中医护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护理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DOI:10.12721/ccn.2025.157001
基金资助:

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1]。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3.7%,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寻找有效的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护理强调“治未病”和整体调治的思想,通过针灸、耳穴贴压、穴位敷贴等多种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5]。近期《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首次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列入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中医药在高血压预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高标准[6]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未来中医护理在高血压预防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医护理在高血压预防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相关文献,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进行人工筛选,中医护理的检索式参考了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发布的评分标准[7]。中文检索式为:“主题=高血压+高血压病”AND“主题=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拔罐+刮痧+耳穴贴压+灸法+推拿+蜡疗+穴位敷贴+穴位注射+中药熏蒸+中药涂药+中药灌肠+中药泡洗+中药离子导入”,检索发布时间为2005年9月1日至2024年7月30日。

1.2 纳入标准:主题为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相关文献。

1.3 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文献信息缺失的文献;2)会议论文、报纸、科普类文章;3)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

1.4 数据分析:

将初步检索得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去重,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将最后得到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 6.2R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CiteSpace软件,将纳入的932篇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图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333篇。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排除149篇学位论文、93篇会议论文、159篇与主题不符的文献,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932篇。检索流程图见图1。

 1.png

图1 检索流程图

2.2 发文量分析 如图2所示,2005年至2015年,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9年,文献发表数量走势不稳定,但是表明此时间段研究热度高,于2017年达最高峰,为99篇;2020年至2024年,年度发文量趋势急剧下降。

 2.png

图2 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2.3 发文期刊分析 发文期刊分析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中医药为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期刊(45篇),其次为光明中医(36篇),发文量≥12篇的机构有10所。

表1 发文期刊分析(排名前10位)

3.png

2.4 作者分析 发文量≥3篇的作者共有9位,分别是:沈翠珍(9篇)、丁劲(5篇)、刘腾腾(4篇)、吴华慧(3篇)、刘佳(3篇)、王芳(3篇)、魏虹(3篇)、王维娜(3篇)、冯跃(3篇)。(见表2)以“作者”为节点生成合作分析图谱,图谱中连线数256,节点数有146个,密度为0.0045。(见图3)

表2 主要研究作者及发文量统计

4.png

5.png

图3 作者合作分析图谱 

2.5 机构合作分析 研究机构共现分析见图4,浙江中医药大学虽发文量最多,但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薄弱;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发文量较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联系较紧密。总体看来,机构区域间合作较少,部分表现为高等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的合作关系。

 6.png

图4 机构合作共现图谱

2.6 关键词分析

2.6.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见图5,共得到257个节点,838条连线,密度为0.0255。出现频次≥40次的关键词详见表3。从结果中可得,高血压的中医护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也备受关注。

 7.png

图5 关键词共现分析图谱

表3 高频关键词分析(频次≥40次)

8.png

2.6.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见图6。图谱中形成了8个中文文献聚类标签,聚类模块性指数Q>0.3,聚类轮廓性指数S>0.5,表明关键词聚类结构显著且聚类合理。聚类标签具体如下:#0 针灸疗法、#1 中医护理、#2 耳穴贴压、#3 高血压、#4 推拿、#5 穴位贴敷、#6 刮痧、#7 穴位注射。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整体知识结构。

9.png

图6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2.6.3 在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可得到聚类时间线图谱,由图7可知,该领域2005-2010年,以针灸疗法为热点,凸显强度最大;2010-2015年,关注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同时社区也在开展中医护理,研究热度不减;2015-2024年,中医护理研究开始细化方向,可以结合其他多方面的结合探索。

 10.png

图7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2.6.4 关键词突现分析 由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可得到8个突现词的突现图谱(见图8),提示不同的年份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研究领域有不同的热点。从2021年开始,对高血压的研究趋于集中,其中“生活质量”为时间跨度最长的关键词,提示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研究方面公众最关注的是如何保障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关键词以“针灸疗法”“穴位注射”为主;2016-2019年,“临床疗效”“眩晕”成为了研究热度;2021年之后“生活质量”“推拿”“高血压“穴位贴敷”成为了主要的研究热点。

11.png

图8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相关文献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时间跨度为2005-2024年,纳入文献932篇,全面展现了近20年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热点及动态发展历程,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1 研究领域的概况 分析结果显示,自2005年至2015年,有关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7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但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弱。高频关键词包括高血压、中医护理、耳穴贴压、针灸疗法、临床疗效、穴位贴敷和生活质量,反映出研究热点集中在中医护理技术及其临床效果上,存在断续的研究热点,缺乏持续稳定的关注点。沈翠珍团队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可增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生理功能,改善生活活力与心理健康,有效降低收缩压,改善中医症状[8-11]

3.2 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2005-2010年间,针灸疗法是研究的热点;2010-2015年,研究关注点转向中医护理预防高血压的临床疗效;2015年后,研究开始细化方向,关注生活质量、推拿和穴位贴敷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对生活质量持有很高的关注度,而有效的自我管理对于预防高血压、控制血压有一定的正向作用[12]。王国飞等[13]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基于患者证型的情志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调畅气机、宣泄情绪,最终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已有若干研究表明[14-17],中医护理能够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及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方法仍存在差异。未来亟需开展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中医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内容集中在特定的几种疗法和技术上,如针灸、耳穴贴压等,而对于其他潜在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的探索可能不足,可以全方位探索高血压的预防方法,从“防、治、养”三方面展开研究。周佳星等[18]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五音疗法结合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了个性化风险预警健康教育方案,开展宣教活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有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帮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掌握高血压相关知识。研究发现[19],坐式八段锦结合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使脉压差变小。干预时间越长,中医证候改善越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高血压共病问题将会更加显著,且因生活方式问题,高血压病已逐渐年轻化,提示各级医护工作者应全面考虑,不仅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宣教,社区工作也应高度重视中年人士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学习新思维,积极探索适合高血压共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维护高血压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0]

3.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基于单个数据库,文献纳入数量有限,因此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无法代表整体研究领域,未来需要参考多个数据库的数据,以便更全面地进行分析评价。

4 小结 该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了相当的关注,特别是在针灸疗法和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方面。然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有限,且近年来的研究活跃度有所下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加强跨机构的合作,探索更多种类的中医护理方法,以期发现更多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手段,并保持研究的持续性。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Mills, K. T., Stefanescu, A., & He, J. (2020).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16(4), 223–237.

[2] 姜峰, 王福娟, 乔金鸽, 等. 中国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与饮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24):3044-3048.

[3] 孟醒,熊兴江.《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1):192-205.

[4] 张亦然, 朱盛财, 罗岗, 等.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改善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结局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4,30(07):141-147.

[5] 姚满园, 罗维萍, 廖志群. 中医治未病在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24,42(03):26-28.

[6] 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202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2024,32(07):603-700.

[7] 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 关于公布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18项中医护理技术评分标准的通知[EB/OL].(2016-08-30)[2024-09-11]. https://www.cacm.org.cn/zhzyyxh/jjdt/201608/d8e0b917505542a0a05552f28105bd21.shtml.

[8] 吴静, 刘腾腾, 沈翠珍.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穴位敷贴降压作用的研究[J].护理学报, 2016.23(10):8-11.

[9] 魏虹, 沈翠珍. 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21(14):1669-1671.

[10] 刘腾腾, 沈翠珍. 中药穴位敷贴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6.31(01):48-49+84.

[11] 刘腾腾, 沈翠珍. 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穴位敷贴方案的探究[J].浙江中医杂志, 2015. 50(07): 498.

[12] 陶款, 李勤, 蔺小芳, 等.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4,31(07):11-14.

[13] 朱荣惠, 马红, 曹绘绘. 耳穴贴压配合耳尖放血在临界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24.30(03):112-115.

[14] 郑江炬, 沈凤, 陆燕虹. 穴位敷贴缓解高血压病患者头痛护理研究[J].新中医, 2021. 53(09):154-157.

[15] 袁治玲. 中医护理对提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36(02):58-60.

[16] 杨强玲.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对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 2021.13(30):52-55.

[17] 陈巧玲. 高血压患者开展全息经络刮痧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护理效果[J].心血管病预防知识, 2024.14(06):66-68.

[18] 周佳星, 王益平, 杨雪, 等. 五音疗法结合思维导图的风险预警健康教育方案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0):1827-1830.

[19] 陈薇薇, 吕奇玮, 连艳玲. 坐式八段锦锻炼结合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J].上海医药,2020,41(08):47-50.

[20] 李小凤, 裴星童, 杨春晖, 等. 老年人群慢性病共病模式与失能状况的关联研究:基于四川省抽样调查[J/OL].中国全科医学,1-10[2024-09-0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