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范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范涛,.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 当代音乐研究,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3.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受到各界重视,社会也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且对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精神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为小学音乐的深入改革打开了新的大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音乐教学已经成为未来音乐教育的趋势。因此,文章将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音乐信息技术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33
基金资助:

最近几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育逐渐由多媒体教学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教学方向发展。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教学具有网络化、可视化、虚拟化、智能化等特点,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优化情境创设质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背景的优势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探索出更多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途径。

一、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打造出多媒体等场景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听力、观察和思考,开始尝试音乐和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和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通过音乐教师指导他们,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会有很大兴趣。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形成在对待音乐的态度上,达到第一种感知和表现,抓住音乐形象的特点,学生会对音乐形成更独立的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创能力

为了支持创建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学习场景,让学生可以初步体验他们能做到直观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很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和学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能够带动音乐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形成最初感知和音乐态度的表现,捕捉音乐形象的线条,激发学生在附加、独立的音乐讨论中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探讨能力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听音乐,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小组讨论,向教师提问,从而让学生学习音乐,学习音乐,独立深入地积累新知识,激发进一步研究的热情,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也体现了训练和研究的协调,带动了音乐课堂活跃度。

(四)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由学生自身将学创的结果展示出来,通过在表演中体验音乐作品,深化欣赏研究,达到情感的共鸣,树立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的教学学习能力。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的有效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使小学生在音乐欣赏和道德情操上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减少音乐课堂的枯燥感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单调感。再加上信息技术在资源开发中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即使缺乏部分乐器,也能够将乐器的独特声音传递给学生,使其感受中西方各类乐器声音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了解乐器的构造知识和发音原理,学习更多有趣的音乐知识。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备课,减少资料收集时间,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而音乐课的授课时间有限,在其他方面花费的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无法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减少其他无效时间的浪费,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相结合,有效表达小学音乐中的感情,使小学生沉浸在音乐情感中,实现与音乐的共鸣。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只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小学音乐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未来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一)乐理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加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能将传统教学一概否定,而是要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生动形象和丰富多样的特点,而传统教学方法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在小学阶段学习音乐符号或者音符书写时,教师必须要注重板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模仿。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要重视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以互补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与音乐本身相比,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歌曲学习兴趣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新的音乐教学在培养方法中,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技术。例如,在音乐课程教学的教育中,音乐教师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工具,即“萧”和“笛子”的穿插演奏,达到改善教学的目的。向学生展示立体化的学习路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各种乐器的视觉形象。此外,还可以通过音频和音频介绍多媒体技术,形象运用动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爱好,从而可以让小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音乐。

(二)词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经典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一些很难学习的乐理词曲、词汇,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参与量大,音乐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有的参与者,无暇顾及所有人。这就导致了无法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效率,课堂中的音乐教学不够理想。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曲知识点等通过词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教学课堂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师的指引下,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歌唱技巧。通过直接展示不同层次的解释,如齐唱团、合唱团等,解决教师在以往教学中的困难,丰富学生的内容,并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所以,可以巧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将音乐课堂中的词曲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有效有机结合,将音乐课堂进行整活。

(三)乐曲听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组成部分。那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是倾听和评价音乐课程,以此让学生开始欣赏音乐。歌曲教授的内容主要是由音乐教师进行解释,学生开始学习,他们自己进行音乐艺术的体会,音乐教师通过展示了小学生们对音乐的主体内容进行感悟。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乐曲听赏感受过程慢,不利于对音乐艺术气息的感悟。

总之,伴随着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渗透速度越来越快。小学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须课,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对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深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尝试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组织综合音乐活动、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虚拟音乐情境、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趣味音乐问题,三个策略出发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运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鸽.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融合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2):20-24.

[2]王立.信息技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教育界,2021(03):64-6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