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征。通常急性起病,突发脸部、肢体部麻木或者丧失运动能力、偏瘫、视觉改变、口齿不清、失语和肢体抽动,严重时会晕倒,甚至意识障碍[1]。因此,针对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本文研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于2022.04-2023.04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51-82岁,平均61.27±4.65岁)和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2-82岁,平均61.31±4.6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运动康复护理:肢体关节功能锻炼,如屈、伸、收、肘关节屈、伸、旋等,帮助患者从正常的坐姿移动到能够在支撑下站立,直到恢复缓慢行走的能力,再逐渐过渡到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洗澡等;语言康复护理:在患者意识清醒后,引导其进行发音练习,包括伸舌、鼓腮、张口等简单动作,以达到协调口腔肌肉的目的。之后,引导患者练习软腭上提动作,并引导患者发“a”音。引导舌头伸展和打呼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发音功能;试听配合训练:为了提高患者的语言技能,可以结合语言和动作练习,例如在练习“跳跃”发音的同时演示“跳跃”的动作,或者使用图片和视频帮助患者练习一些简单单词的发音;日常活动能力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完成洗脸、漱口、刷牙等简单动作。改善患者的语言障碍,加强语音和日常交流的训练,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包括Barthel指数(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好);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对两组语言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正常、完全失语、重度失语、中度失语、轻度失语。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结果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功能评分对比(x̄±s,分)
2.2语言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语言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语言恢复情况对比(n,%)
3.讨论
脑梗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功能自发自我重组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如果想要恢复神经功能,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刺激,并采取有效康复训练。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功能评分、语言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其能有效提升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这是因为早期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指导、生活管理、饮食规划、日常干预、心理疏导、肢体按摩等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措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帮助[2]。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马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178-179.
[2]汪丽丽.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