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的效果观察
何晓丽 王礼 赵紫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晓丽 王礼 赵紫燕,. 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的效果观察[J]. 现代康复医学,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9.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管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代谢当量、最大摄氧量、HRmax、LVEF指标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8个QOL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管理中应用效果理想,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肺功能情绪状态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3.157089
基金资助:

心脏外科手术是心脏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案,可改善病人心功能、运动耐量,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由于心脏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术后需进入心脏外科ICU,救治环境相对封闭,家属不能陪伴;再加之患者对于疾病和手术认知不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产生,康复训练配合度低,不利于术后恢复。多学科协作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张从成立护理小组、通过多学科之间协作,制定干预方案、优化临床路径,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以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减少住院时间,促进快速康复的护理模式[3]。鉴于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60例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等多方面的具体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15例,1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3±1.32)岁;病史(1-3)年,平均(1.53±0.20)年。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15例,15例;年龄(40-78)岁,平均(60.79±1.30)岁;病史(1-3)年,平均(1.54±0.21)年。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学审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首次进行手术治疗;(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3)患者年龄不超过80周岁。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无法正常沟通;(3)存在其他重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完成检查流程,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病情变化,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创建专业护理小组,精心挑选护理人员,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监督具体护理措施实施,全面收集反馈意见,优化整体护理流程,加强患者护理干预。(2)制定认知干预方案:全面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科室护理实情,开展护理头脑风暴,探讨具体护理措施,明确护理干预步骤,完成护理方案审核。(3)公共营养师营养管理:①术前:在住院后对病人及其家人进行与心脏疾病相关的营养知识讲解,以及围手术期的营养处理和患者配合等。运用营养风险筛选2002 ( NRS 2002)评定量表来对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当 NRS 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时,提示具有营养风险,针对这类患者展开营养评定,并以胃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 EN)等方式来进行营养补充。对NRS2002评分<3的病人,鼓励饮食高蛋白,将整体目标蛋白质量控制在1.5 g/(kg. d)。②术后: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记录病人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并按照目标卡路里的摄入量进行调整。拔管后要注意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食物,对于营养不良的病人可以通过静脉血管营养或者 EN来补充营养。与病人家属沟通,注意减轻病人的心理紧张,丰富饮食。(4)专科护士:在手术前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心脏外科手术的基本流程,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在进入手术室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注意调整病房的温湿度,通过变温毛毯、加温输液法等方法保持病人体温。术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有利于心脏和肺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康复治疗师:在术前,康复治疗师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包括口舌收缩、腹式呼吸等运动训练,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做四肢耐力训练(包括扩胸运动、踩踏运动等),每天做一次,每次10分钟。在手术结束后,对呼吸机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观察病人术后肺复张情况,并在拔管后的早期阶段,进行5分钟/次的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每天2次/d。在撤机之后,指导进行肢体运动训练,下肢采取脚踏车训练,5~15 min/次,2次/d,上肢进行捏力训练,15次/组,4组/d。为降低肺部感染及其他合并症的发生,应定期进行咳嗽及排痰操作法的练习。(6)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完善健康宣教方案,深化患者健康认知,提升患者依从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适当采取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加强护患沟通,保证用语温和,分析患者负面心境原因,给予患者关怀和鼓励。讲解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保证良好消毒,避免患者出现感染问题,调整室内温湿度,保证通风和光照,教授患者正确呼吸方式,引导患者保持身心放松。(7)居家随访:对病人进行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的家庭随访,随访病人用药、康复训练等,每周1次,了解病人术后康复状况,指导康复训练,促进术后居家心肺功能康复。

1.4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护理前后给予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患者每分钟10w斜坡式递增模式运动时代谢当量、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HR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情绪状态。对患者给予抑郁(SDS)[4]与焦虑(SAS)自评量表[5],分值0-100分,0-80分,临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分数越高,情绪状态越差。(3)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6]对患者评估,8个维度,各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肺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后代谢当量、最大摄氧量、HRmax、LVEF指标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心肺功能比较(x̄±s)

1.png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aP<0.05

2.2 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SAS、SDS评分比较(x̄±s)

2.png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aP<0.05

2.3 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8个QOL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QOL评分比较(x̄±s)

3.png

3.讨论

心脏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随生活压力加大,人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逐步改变,致使心脏病患者逐年递增。常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熟悉治疗流程,提供多种身心护理支持,改善患者病后生活境况,但多学科协作力度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多学科协作护理主张整合多种护理内容,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的重视,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增强整体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干预结局[7]

在多学科协作护理中,护理人员会观察多项身体指标,如最大摄氧量、代谢当量等,分析患者疾病进展,结合分析结果,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增强整体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观察组早期开展肢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提升患者下肢肌群耐力和协调性;且通过早期下床,改善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脏微循环,辅助咳痰训练减少了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后代谢当量、最大摄氧量、HRmax、LVEF指标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躯体指标,提升患者心肺健康水平。

在多学科协作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在患者入院后,保持面对面沟通,多维度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倾听患者内心烦恼,鼓励患者合理发泄,疏导内心压力,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分析过往成功病例,缓解患者恐惧不安心态。优化患者住院环境,适当种植绿植,保证患者病房良好光照,给予患者温馨、舒适的感觉,播放舒缓音乐,指导患者科学呼吸,保证患者身心舒适性,以美好环境影响患者心境,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降低患者SAS、SDS评分,增强患者心理活力。精心挑选运动训练,如四肢耐力训练、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脚踏车训练、捏力训练等,鼓励患者坚持运动,以合理运动调节自身身心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8个QOL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提升患者QOL评分。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管理中应用效果理想,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媛,赵娜.早期心脏康复程序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2,47(09):1483-1484.

[2]吕乐乐,侯颖慧,胡岩等.全方位精细化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22,21(18):955-960.

[3]秦婷婷,陈陪陪,倪俭等.共情与渐进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5(16):2546-2548+2553.

[4]宋亚敏,杨满青,凌云等.重症监护室预防谵妄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4):507-511.

[5]于小税,陈亚君.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ICU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2,30(08):1117-1118.

[6]李贝贝,高杰,刘云霏.医护康患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心脏移植术患者心理弹性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2,44(08):967-971.

[7]杨旸,焦晓兰,陈亚娟等.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心肺康复管理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03):498-499+5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