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ELPO运行控制研究
牟小磊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牟小磊,. 核电站ELPO运行控制研究[J]. 电力研究,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4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核电站ELPO运行的定义,解释了氙震荡对△I的影响,分析了三种不同升降功率模式的特点,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强化运行人员在ELPO工况下的应对风险能力。
关键词: ELPO氙震荡运行梯形图
DOI:10.12721/ccn.2024.157456
基金资助:

1 前言

ELPO(长期低功率运行)是指所有功率补偿棒组全部提出的条件下,反应堆在较低的功率(< 97%FP)运行一段较长的时间(>12小时)的工况。由于电网调峰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核电机组参与长期低功率运行(后称ELPO)。本文分析了ELPO运行情况下的风险,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2 ELPO中的氙震荡

在所有的裂变产物中,氙和钐这两种核素显得特别重要。这不只是它们的热中子有效俘获截面很大,而且停堆后它们的浓度仍处在变化过程中。如氙浓度在停堆后的10小时左右是稳定功率运行时的二倍多,因此在功率变动过程中,氙浓度的变化成了一个不确定因素,严重干扰者机组的控制,氙浓度的变化方程根据推导可以得到:

图片5.png

其平衡值:

图片3.png

图片4.png

其中:

1744009049608285.png分别是每次裂变时I和1744009081347001.png的产额;

1744009208204701.png1744009258324213.png的宏观裂变截面;

1744009315208687.png分别是I和1744009331708595.png的衰变常数;

1744009371370026.png1744009402203054.png的微观俘获截面;

1744009437488064.png为稳定功率下的热中子通量。

通过平衡值可以看到。通量密度越高(即功率越大)其平衡浓度也越大。根据动态平衡方程,如果功率变化,那么1744009472967902.png(稳定功率下的热中子通量)发生变化,有了氙毒的平衡式以及变化规律,在ELPO运行工况下,氙震荡的问题就凸现出来。所谓氙震荡,是在大型热中子反应堆中,局部区域内中子通量的变化会引起局部区域氙-135浓度和局部区域的增殖因数的变化,反过来,后者的变化也要引起前者的变化。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有可能使堆芯中氙-135浓度和中子通量分布产生空间振荡现象。

图片2.png

氙振荡示意图

在ELPO工况下,如果采用了硼化降功率,反应性变化缓慢,氙震荡影响很小甚至没有氙震荡。而采用了G棒跟随降功率,反应性变化较快,极易产生氙震荡,对DI和运行I/II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ELPO工况下抑制氙震荡,减少氙震荡对机组的影响尤为重要。

3 升降负荷过程中DI的控制(G棒跟踪或保持提出);

前述分析了ELPO工况下的运行控制图和氙震荡情况,本章节继续研究升降负荷过程中DI的移动过程。根据机组控制的方式,可以采用硼化留G棒降功率或者G棒跟踪降功率,以及低功率运行一段时间后升功率三种情况,这里分别加以讨论。

3.1 硼化降功率过程中△I的控制

由于受堆芯上、下部硼的价值不同的影响,以及温度效应的影响,在硼化降功率时,堆芯上部功率的下降小于堆芯下部功率的下降,这样使得ΔI向正的方向偏移。同时由于堆芯上、下部功率下降速率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堆芯上、下部氙毒的变化速率不一致,堆芯上部氙毒的积累速率小于堆芯下部氙毒的积累速率,这使得在积毒过程中,ΔI进一步向正的方向偏移,这使得后续的ΔI控制变得比较困难。

在计划降功率前一、二天(或更早),将运行点置于ΔIref2±3%的范围内,R棒置于较高的位置(二者应互相兼顾)。在降功率过程中,根据ΔI的变化,通过适时的插入R棒使ΔI控制在ΔIref2±3%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减少堆上、下部功率变化的不一致,从而减少由此引起的堆芯上、下部氙毒变化的不一致,使后续ΔI容易控制。

3.2 插G棒降功率过程中△I的控制

由于G棒在堆芯内的移动是按叠步程序进行的,在降功率过程中,首先插入的是G1棒,当G1棒插到一定位置后,G2开始下插,随后是N1棒。因此,在用G棒降功率时,堆芯上部功率的降低先于堆芯下部,ΔI朝着负的方向偏移。另外,上部功率降低先于下部功率的降低,导致了上部氙毒的增加先于下部氙毒的增加,从而使得ΔI进一步向负的方向偏移。随后,当控制棒在堆芯下部移动时,ΔI向负的方向偏移的趋势会得到抑制。

因此,通过插G棒降功率所引起的ΔI变化趋势,单从降功率过程中ΔI的控制而言,它使得ΔI的控制更容易。但是,如果我们不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补偿的话,势必使得G棒插入过深以及ΔI变化过大,这就给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G棒提出堆芯以及随后的ΔI的控制带来了困难。

3.3 低功率运行一段时间后升功率过程中ΔI的控制

低功率运行一段时间后,G棒已提出堆芯,功率的提升是通过稀释进行的。由于受堆芯上、下部硼价值的不同以及温度效应的影响,升功率过程中ΔI是向负的方向偏移的,尤其是寿期末的低功率运行后升功率。

为了避免由于堆芯上、下部氙毒分布的变化而导致后续ΔI控制上的困难,在升功率过程中,应通过R棒的提升来控制ΔI的变化。因此需要有足够的R棒来补偿ΔI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低功率运行期间或升功率前维持R棒于较低的棒位,同时要避免升功率前存在氙振荡现象。升功率应尽量缓慢方式进行,以避免引起剧烈的氙振荡。

如果ΔI迅速地向负的方向偏移而R棒已提至堆顶时,应暂停升功率,待氙毒的变化变缓或转向后,再继续升功率。在升功率过程中或升功率结束后,如果ΔI即将达到左绝对线(报警出现),必须降功率以避免超出这一限值。不允许闭锁C21。

4 总结

本文分析了核电站ELPO运行的风险,在分析了上述风险的前提下,给出了三种不同升降功率模式的特点和相应的对策,为操纵员控制ELPO风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情况会更加复杂多变,因为主控室能够得到的信息不足以准确预测氙震荡和ΔI的走势,因此需要专业人员给出进一步的预测信息,能够使操纵员提前干预ΔI变化,确保ELPO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大亚湾核电厂运行技术规范 编码:DTDGNP310 版次:26A

[2]濮继龙,大亚湾核电站运行教程,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12

[3]大亚湾核电厂运行技术规范解释 编码:DTDGNP315 版次:7

[4]长期低功率运行(ELPO)的操作细则 来源:运行支持文件包

[5]李泽华,核反应堆物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