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祖国医学发展中论证,体质学说的来源最早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在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中,以及中医学、临床医学的整合更新下,中医体质学说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衍变创新,通过对人体体质所存在的不同生理化表现、具有的病理性特征研究,进一步得出适用于反映疾病的状态,病变性质以及后续可能发展的方向,预防形式和治疗理论[1]。现如今随着检查结果的证实,部分患者检查结果均出现气虚血瘀等体质,也就是以气虚为明显表现的一种不舒适反应。气虚的形成其实是指元气亏损,患者主要以身体疲惫懒惰、声音低微、有气无力、精神倦怠、汗液增多、舌苔淡红等为表现。以西医角度分析,亚健康具有极高发生率,其中亚健康的状态形成机理相对复杂,我国以及国外的多项研究评定:亚健康的形成和当前生活压力、人体承受心理的压力程度、日常环境干扰、遗传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有关,当上述因素不断影响,继而引发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失衡,从而端脑的两端结构处联系不稳定。经大量研究佐证[2],气虚体质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概率更高,且对后续疾病转归有明显影响。艾灸作为中医特色理论模式,通过温通经脉等作用,达到了调整机体的作用。基于本次研究内容,本文将以延展和认证中医理论中艾灸法的应用为前提,评定实施于气虚体质亚健康人群中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经诊治为气虚体质的亚健康患者16例,通过抽签法的模式,以8:8纳入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2—56岁,均值(31.02±1.00)岁;常规组: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4—57岁,均值(30.99±0.98)岁。两组基线信息评定,不具有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无因基础病症及诱因所引发的疲惫明显、休息后无法改善情况;②记忆力衰退明显/无法集中;颈部有淋巴结肿大反应;咽喉疼痛;无法集中注意力;③满足中医学所认证的气虚体质特征[3];④具有清楚和良好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②精神疾病。
1.2 方法
常规组:①日常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每日3次,每次1片。②日常应保持室内按时通风,休息阶段应保持安静,防止过度思虑和忧伤过度。③饮食护理:依据患者平日的饮食习惯、季节变化情况以及个人情况差异,可按时进餐,按照需要补充饮食,在饮食上应细嚼慢咽,其中对于过于油腻、辛辣口味重、具有刺激性的芥末等以及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等,应禁止食用。可以粗粮、谷类等可以良好调节脾胃的食物为主。④情志疏导:心情的稳定对于体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应鼓励患者尽情释放内心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保持充足的关心和爱护,指导患者和家属以温暖以及热情的态度,帮助患者舒缓自己的不良感受,帮助患者改善因长时间慢性疾病的发生,所引发的负面心理状态。⑤按时运动:日常应加强体育运动,依个体喜好,以有氧和无氧联合进行。
观察组:以常规组为基础,加行艾灸疗法,选取任脉中的脐中穴、气海穴、关元穴、足阳明胃经中的足三里穴、督脉中的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中的膏盲穴。点燃一端的艾条,以2—3厘米的距离对准上述穴位,以局部温热明显以及没有刺痛感为最佳距离,每穴施灸15分钟左右,两日1次。
1.3 观察指标
1.3.1 对血液内脂质水平评定,对经中医辨证后分型为气虚患者,以早晨保持空腹的状态后,静脉全血6—8毫升。
1.3.2 干预效果:依据气虚体质的调节情况和气虚质分值调节情况,建立效果判定依据:以治愈、有效、缓解和无效进行统计,以气虚状态、得分改善程度完成上述分组处理。
1.3.3 各量表评定:①通过自主填写式健康问卷量表,即美国研究专家编撰的CMI[4]量表完成各项不良表现以及多系统的记录,其中涵盖小块问题18个,每一项依据英文的首字母完成填写报告,主要是以患者的躯体具体表现、既往的家族人员情况、以往是否存在其他的基础疾病、患者的基础健康结果、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和日常做什么、平常所具有的精神表现等,问题以195个完成汇总,分别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各项系统。②为了评定患者日常的疲惫状态,则应用英国研究人员编制的FS—14[5]量表处理总结,通过八项躯体情况以及六项脑力程度处理,其中以10、13、14为否的情况下记录分值,其余11项以是记录分值,分值和疲劳程度为对等结果。③CFS[6]记录的主要是疲劳的主要症状以及合并反应,也就是进一步处理疲劳程度的结果。④以SPHERE量表[7]中的34项临床表现作为对应结果的处理,也就是以这一量表同时和CFS结果呈现对应关系,即SPHERE结果越高,则CFS所伴随的一系列表现就越多。
1.3.4 参照体质分类相关数据,完成气虚的转化结果设定,依据有—没有等各项情况记录原始分值。
1.4 统计学分析
为精准研判16例患者数据,将所得结果和量表分值选入SPSS21.0软件中,首先完成是否为满足正态分布的处理要求后,在是的情况下,同时进行计量资料的处理,表达形式为规定样本:(均数±标准差),记录结果为设定分值: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用百分比完成,记录结果用卡方处理,以P<0.05为确定有差异。
2 结果
2.1 血脂结果
以测定的血脂数值进行统计,治疗前经评定,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以TC水平、TG指标以及LDL—C结果,下降程度高于常规组为表现,同时HDL—C较比常规组更高为特征,经计算P<0.05,见表1。
表1:两组四项水平分析(n=8,mmol/L)
2.2 总疗效
表2:以总有效率完成评判,观察组总疗效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总疗效评定(n=8,%)2.3 各量表评分
完成治疗后通过四项量表内容,明确患者疲惫改善度、健康程度、认知功能结果、躯体心理健康状态等,和常规组相比以P<0.05为最终结果差异,见表2。
表2:两组各量表评分(n=8,分)2.4 气虚质转化程度
表3:完成干预后,观察组转化状态优于常规组,组间形成鲜明差异性(P<0.05)。
表3:两组气虚质转化分值(n=8,分)
3 讨论
亚健康是一种人体的身心模式均处于从健康—不健康之间不断发展的时机,也就是说虽然当前机体内没有准确的病症[8],但是无论是生理性还是心理性,均发生十分明显的不适应状态以及不良表现,因此患者以活力值下降以及对外界适应能力减弱为明显特征。亚健康状态有九种体质结果,而气虚体质的亚健康类型发病率最高,目前经实验室等多种检查不具有阳性特征。从中医内科学中,第六节内记载了关于虚劳的表述[9],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诊断依据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当人体外感风邪后、内伤七情六欲、饮食不洁净、过度忧愁和焦虑等,均造成气虚的发生,在人体机能中,气体能生出血液,帮助和促进血液运行以及摄入血液,而气体亏损则导致生血量减弱,造成血气亏损[10];而不断的气虚则导致机体不断无力,导致机体疲惫,无法对人体的脏腑结构,肌肉结构,脑髓物质等产生补足,而脑力缺少血液的调节,则造成记忆力减弱以及失眠等疲惫情况产生。
现如今,临床医学中以心理性调节、音乐模式的改善、高压氧以及运动等多种模式来对亚健康情况调节[11],但是相对于局限明显,同时日常工作压力增大,无法完全和依据周期性的前往医疗机构调节,而中医药在调节亚健康状态上,可达到多样化优势,同时艾灸疗法具有治疗间隔时间久以及治疗次数少的特征,可节省时间。
艾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关键构成内容,具有长时间的历史进程。通过历史数据上来分析,不管寒冷、发热、虚弱以及实证等均可以应用艾灸治疗,目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12],艾灸能对脏腑机体能力进行调整,加速新陈代谢能力,强化人体免疫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的流动,达到预防癌症和延缓衰老的价值。通过艾灸中各个穴位的选取,其中神阙穴可达到改善人体气血阴阳稳定以及生命体征的调节意义,气海穴可达到促进身体阳气升高价值[13];关元穴同时可促进肾脏机能增强,滋补元气;足三里穴可具有滋补胃气以及燥化脾湿价值。通过本文结果证实:治疗后观察组CMI、CFS、FS—14、SPHERE等四项量表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艾灸法可减少患者的伴随不良表现,刺激穴位,调节机体微循环障碍[14],保持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产物等多种模式的优化以及整合,减少疲劳的伴随表现。同时观察组气虚质转化分值显著降低,说明艾灸法可调节气血运行程度,保持阴阳稳定,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
综合以上结论,以气虚体质的亚健康人群为样本,将其应用于艾灸法中,可改良躯体健康程度,稳定心理状态,同时调节体质差异,促进治疗疗效的提升,避免了西药长期治疗的口服不适,实施于临床中的作用更具有明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