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的探究
张琼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琼,. 小学音乐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的探究[J]. 中国音乐学报,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5.
摘要:
在当前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小学是学生面对面交流、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营造音乐氛围,以突出自身的优势。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展示教学形象,培养音乐认知,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使学生不断加深新鲜感的重要手段。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小学音乐教育经验,阐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进行的高效课堂的探索,希望能对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用处。
关键词: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探索
DOI:10.12721/ccn.2022.157005
基金资助: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所有教育的目标之一。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对于音乐课的认知是怎样呢?可能觉得就是一节课外课,在笔者看来,音乐学习是学生感受世界、欣赏世界之美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视听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又是一种载体,具有传承人类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功能。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在小学这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素养基础十分必要。为此,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教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探索学生音乐的可能性,让学生享受带给他人快乐的音乐是必要的。

1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学习知识的最大方式之一是教育和教学。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初级阶段,是全面塑造人的形象和品质的重要时,音乐教学在这一阶段对于孩子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唯有通过全面、优质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和艺术素养,才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2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忽视了学生道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对于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力度微乎其微。小学音乐在被低估的同时,也缺乏创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音乐兴趣不大。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可能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走向固定思维。

2.2 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都是传统意识教育中诞生的。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独裁者”。教学内容以老师灌输为主,小学生很难积极主动的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音乐素养的建立,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相关小学音乐创新教学体系未健全

小学教育往往只注重主要科目如语文教育和数学教育,而忽视音乐等方面的教育。结果还表明,不实行音乐教育的小学仍然还有很多学校,这无疑是对小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扼杀。还有的小学没有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也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思维发展。

3 小学音乐创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途径

3.1 积极营造音乐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必须把音乐教育的艺术与美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学习音乐,提前布置好适合音乐教学的场地,增强音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举例来说,老师可以把目光放在教室的桌椅上,普通桌椅通常是水平或垂直放置,这样一张桌子的配置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与此同时,考虑到音乐题材的艺术性,教师可以采用艺术的方式安排这些座位,椅子的位置可以排成圆形或半圆形。这样不但提高了椅子的美观度,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氛围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简单、更有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在音乐课上课之前就在教室放一些相关教学音乐,让孩子们侵染在音乐学习氛围下。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爱国题材的音乐,那么上课之前到上课前几分钟老师可以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让孩子们沐浴在音乐气氛中。这些策略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氛围感提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简单、更有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2 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这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唱歌教歌,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感受。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小学音乐教育的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摒弃“填鸭式教学”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探索新的音乐学习方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力,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举例来说,老师在讲授爱国相关的歌曲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二至三遍歌曲,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其中的艺术理念。指导学生进行特定的说和唱,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性,又通过具体的歌曲情境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促进音乐课堂的高效教学。

3.3 培养学生音乐认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对音乐知识有所了解。就小学生而言,或许快速记忆和理解能力都还不够,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增强其音乐认知能力,这也为之后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推进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完全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概念和内容,但对他们来说基本的理论知识的知晓是必要的,并且这对于未来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很重要。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教学以及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比如,学习七个音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这些音符是所有乐谱中最重要的元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会对音乐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魅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使课堂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所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比如,当音乐教师带领同学学习自然或田园相关的歌曲时,可以选择天气好的时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田园风光,感受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音乐交流,分享音乐知识,开发相关的音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音乐感受。也可邀请部分同学独立演唱,增强学生舞台表演自信。教师还可在课后指导学生搜集与课堂音乐风格相近的曲目,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结语

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兴趣为本,从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艺术知识和技巧,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掌握相应的艺术技能。在一系列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的高效创建,带领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靖. 如何构建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J]. 中外交流,2018(2):264-265.

[2] 胡雪峰.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J]. 读与写,2018,15(5):219-220.

[3] 叶长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初探[ J]. 新课程( 上), 2018(11) .

[4] 张桐. 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 科普童话,2018(42).

[5] 朱燕华.刍议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Ⅲ.黄河之声,2018(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