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国就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教育体系,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更是将“乐”列为了第二位,是艺术科目和美学教育的一大代表,从中能够看出音乐在古代的地位。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音乐不仅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启迪智慧等,能够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在音乐教学中将美育理念进行良好的结合,对小学生的学习音乐知识和养成健全的人格能够带来巨大的积极意义。美育的良好开展,能够使小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自身的视野得到有效开阔,能够使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来进行教学,使学习途径也随之进行优化。另外,小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将美育进行融入,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
2.1深挖教材
探究美育内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众所周知,传统音乐教学往往从知识传授视角出发,教学形式单一,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审美感知、学科素养及音乐文化的提升比较浅显、单薄。教学内容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内容的立意、情境的创设、旋律的走向、音色的融合、声音的和谐等均是音乐教材中融入美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进行教学前,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必须从专业的视角去探究音乐要素的表现形式,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即艺术特征、文化底蕴、人文故事等,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现阶段,采用的是最具权威性的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全套教材,其内容丰富多彩,编排与时俱进,采用以弘扬中国音乐元素为主,兼顾西方优秀音乐元素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多角度、深层次的音乐学习平台,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为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质量保障。
2.2立足课堂,融入美育
感知美,激发审美意识。美,要用心才能体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传授着美。只要教师心中有阳光,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感受到温暖与关怀。只有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保持持久的音乐兴趣,不断地去感悟、去探索;也只有快乐的学生才更有主动性与创新能力。结合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故事和模仿的生理发展特点,情境创设法的运用,尤为奏效。例如,笔者在教授人音版小学第四册《我的家在日喀则》这一课时,就做了情境尝试。从布达拉宫的视觉引领,到“献哈达”实践,再到祝福语“扎西的勒”的礼貌问候,将学生引入到蕴含民族风情的氛围中去,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积极参与每一项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意犹未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兴趣的推动,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由此看出,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定能打造高效课堂。提炼美,培养审美能力。美育教学不是通过某一个章节、某一种形式,更不是某一首作品来传递美的享受,而是融入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音乐课程标准》就是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提炼美感的基础。也只有用心去揣摩标准中的要求,才有可能提炼出美育的精纯,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和谐统一。教材是依托,如何用、怎样用且用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有课程的设置,难度和梯度的编排,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懂教材,更要懂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升华美,提升审美素养。音乐,是最富有创造性、发展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没有国籍、没有民族、没有职业的界限,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美感的提升。因此,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是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关于新时期美育的准则之一。
2.3课外活动,表现音乐之美在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
分利用课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通过高度自由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使美育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若是单凭课堂上的教学和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就无法更加深刻地进行内容的吸收,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而大部分小学生都十分喜欢自由活动,所以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音乐美育的课外活动,通过多彩的课外教学,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注意力和目光放到音乐美育知识学习中来,更加主动积极地吸收知识。对此,教师在进行《春天举行音乐会》歌曲教学的时候,可通过带领学生到课外举办一个“音乐会”,让学生在春天中尽情地高歌,边唱边体会春风、春雨、春雷等是怎样的因素,然后通过歌词“春雨唱歌呀”“春风弹琴呀”“春雷打鼓”等,通过拟人的方式来进行“春天音乐会”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活跃的环境中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看春天,引导学生讲一讲关于春天的故事或者童话等,让学生能够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平,在教师所开展的音乐美育课外活动中体会音乐之美。
3结语
美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备 途径。《关于全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与高质量 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和整体设计,为艺术教育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也为小学音乐美育教学探索指明了的方 向。
参考文献:
[1]吴春薇.美育视角下的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J].社会科学战线,2015(12):277—280.
[2]唐毅.美育视野下的彝族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路径初探[J].中国培训,2015(6):163.
[3]周雨嘉.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9(4):90—92.
[4]陈兵.在互动中参与在体验中发展——小学音乐“互动·体验”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6):92—93.
[5]蔡伶俐.小学音乐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才智,200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