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学校文化主张以史育人,从厚重历史中学习发展经验;以文化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以人培人,从常州名人中体悟成功的智慧;以景沐人,让静态的、无声的校园变得优雅、生动而丰富。通过创设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习热情、唤醒生活激情的环境,让学生享受其中、浸润其中、成长其中。 田初中将“青果”学校文化渗透到办学行为中,从而构建兼具古朴雅致的外观风貌和诗书济世的精神内核,符合常州地域特质,富含常州文脉气息,勇于探索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一、创建具有青果特质的育人文化环境
1.以精神文化为魂,凝聚学校发展动能
田初中以“青果”学校文化为名,解读百年 办学历程中深植的文化基因,提炼历代教育人 一脉相承的精神品性,确立了“精神自由、行动 自觉”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为学生幸福奠基、 为民族复兴育才”的办学使命;提炼了“敦品至 善,励学致远”的校训;建立了“抱朴守真、谦恭 守诚、求精守一、创新守正”的学校精神;倡导 “一果一世界,千果千芬芳”的教育理念;提出以 提供全人格教育为己任,培育“立身以正之善良 公民、立志致远之终身学者、立功为国之业界精 英”的办学宗旨。
2.以制度文化为体,构建学校发展机制
田初中以精神文化为根,构建了“一体两 翼”的内涵发展模型,将品质提升作为学校发展 的核心目标,围绕学校发展六要素,以质量保障和特色发展为两大抓手。聚焦评价改革以优化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人格发展。同时,以特色课程、特色课堂等为载体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学校高品质建设。 充分发挥党建在学校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是全体青果人的共识。田初中提出了“一个坚 定、两个结合、三个落实和四个平台”的“1+2+ 3+4”模式,以该模式为内核的“千果竞秀”党建 项目,在校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田初中积极探索学校组织变革的路径与方法,优化“中心+级 部”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初步完成了从矩阵制组织结构向团队型组织结构转化。同时,还基于分布式领导的理念,深度建构共同治理与民主监督的多元途径,优化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模式,提高学校事务管理效能。
二、构建富有青果元素的德育体系
1. 机制建构,奠定学生成长的底色
田初中以青果文化引领德育工作,深挖田家炳慈善精神,融合青果元素,创立了“123456”青果德育体系。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确立了进阶性发展目标:七年级培养“知书达理文明人”,重在行规教育,以恭敬为礼、友爱为仁;八年级培养“身心和谐文 化人”,重在公民教育,以诚实为信、乐助为义; 九年级培养“积极进取能干人”,重在励志教育, 以明辨为智、自强为勇。同时,学校还遵循全员育人理念,构建了职责清晰、部门联动、内外联合的德育管理网络,使德育工作主体明确、脉络 清晰、保障有力。
2. 项目增值,描绘学生成长的暖色
一是项目推进。“名人、名境、名风骨,砥砺 精气神;先贤、先烈、先锋队,传承中国志!”这是 田初中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青果名人堂:敦品励学少年在场行动”的个性表达。 二是资源整合。田初中借智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学生成长指导站,聚焦时间管理、压力纾解和成长烦恼等初中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融通心理健康教育等五大领域,构建了“生命成 长与生涯发展”等六大模块。
三、创设镌刻青果烙印的VIP课程范式
1. 确立校本课程体系
“让每一个青果人在自觉中渐达自由”是田初中的课程文化,提倡田初中的课程要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塑造,更要关注学生内在品德的生长。以此为核心,学校确立了“润泽灵魂、 砥砺品行”的课程理念。学校中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如同一枚枚青果的自然生长、自觉生长和个性生长,田初中的课程应如青果园一样提供 阳光、雨露、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成为全体师生生命生长的滋养场、生命拔节的历练场、生命 对话的共振场。
田初中将课程愿景确立为“幸福每一刻,成 就每一个”。基于课程文化,以顶层设计、校本特色、整体推进、个性发展为思路,形成了“重常 规、激潜能、有个性”的 VIP 发展性课程体系。 “V”代表拓展性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延伸与拓 展,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高水平发展需求,培育 能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学者;“I”代表量身定制 课程,是面向独特的“这一个”学生,满足其个性化学习与特色化发展的需求,培育未来的业界 精英;“P”代表基础性课程,是义务教育初中段的国家统一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学生个性成长与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培育能适应未来生活的国家公民。
2. 打造校本特色课程
凭借青果巷深厚的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江南韵味,田初中打造了“青果印 象”课程,它统整学校“品格提升课程”“非遗传承课程”“田校特色课程”三大序列的课程,立足 “3+4+5”课程目标,从地理场域研究、文化场域研究、名人场域研究三个维度梳理现有资源,确立了三大项目、五大青果印象远景。
田初中创设了“青果萌芽”课程,将校内与校外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课程相结合、学科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构建了文化认同、心理调适 等五大模块,以时间为节点,分阶段推进,使新生迅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心理的蜕变和言 行的嬗变。
四、内驱发展,打造富有“青果气质”的教师 团队
1. 满足不同类型教师的发展需求
田初中为推动教师发展设计了两类教师发展通道,一类是自我成就类,一类是团队领衔 类。自我成就类就是让教师“跳一跳就能摘到 桃子”。例如,田初中启动了校五级梯队评选, 降低评选条件,使某些教师由于市级标准的个 别条件没有达到而无法申报的,先申报校级。 然后,在年度考评的条件中提出要求,使其通过两三年的发展,将缺失的条件逐渐补足,真正具 备申报市级的条件。团队领衔类则是引导教师 成为校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学校重点项目的领衔人。
2. 优化评价,激发教师成长的动力
田初中提倡教师的特长评价、增值评价、协 商评价和展示评价,充分挖掘身边优秀教师的 专业成长事迹,树立典范,通过学校文化墙、学 术墙等大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在学校年度大事记、青果年度魅力教师评选中增设教师专 业成长类荣誉,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表彰,以期见贤思齐。在学校特殊贡献奖中增设学术成就 奖,鼓励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
3. 搭建平台,丰富分层发展的路径
田初中建立了“青果智库”,开创了“4+5”研 训范式。建立“四有”青果好教师培育营,由两 位省特级教师领衔,成立校一日研修种子团队, 采用“2+7+20”模式,集中优先培养。确立了面 向名优教师的高位发展范式。设立名师工作 室,激励他们在务实的指导、实践与反思中,通 过成就学生、成就青年教师,最终成就自己。确 立了面向青年教师的人格发展范式,利用“青蓝 工程”和“青年教师培育营”等,组建参与式工作 坊,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实践磨炼中提高青 年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向 上、健康高雅的志趣和爱好,为青年教师打好职 业底色,引领发展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