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了促进小组内部团结协作,在分组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力求达到科学合理的组员搭配。在实际分组时,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可先遵从学生自愿原则,由学生依照就近原则自由分组,规定每组为4~6人,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自由分组结果进行审核,对其中的不合理搭配,在与学生协商后进行调换。在学生自由分组前,教师应给予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小组组建的目的,保证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活跃性、协作性。每个学习小组的男女比例尽量相当,其中需拥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或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也能够妥善处理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另外,组与组之间的能力水平需尽量均衡,以便后期公平开展组间竞赛。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教师在确定分组后,还要指导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配,让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优势互补。
二、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时,需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易于偏离方向。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帮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合作学习形式帮助小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因此,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可随意,以免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为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布置富有趣味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另外,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让学优生和学困生都能够有兴趣参与进来。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设置分层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要求学困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要求学优生的思维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延伸。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勇敢发言,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新奇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三、抓准合作学习时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并不适合随意采用,只有抓准时机才能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作用。一般来讲,教师会在下面几种情况下空出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学习:一是思考遇到困难时,比如针对某些数学问题,学生只有自己经过思维深入探究,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虽然经过教师讲解后,学生很快会明白具体的解题方法,但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常会无从着手。针对此类问题,教师便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激活学生思维,进而加深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记忆。二是解题方法多样化时,很多数学题目解法不唯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便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此外,教师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挖掘潜能。三是面对难以独立完成的作业任务时,数学学习重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感知,因此,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数学实验,但仅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实验,效率会比较低,或无法完成。这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做好相关数据整理,通过共同研究,总结其中的数学规律。四是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常会因为不同意他人观点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便可针对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哪个观点正确?哪个解题方法最好?哪种解题方法有问题,问题出在哪?……
四、教师适当参与指导,做好课堂调控
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和参与者,既不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完全放手,又不能过分干预挤占学生的自主空间。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细心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状况,倾听他们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将发现的问题在心中做好记录。对于学生讨论内容偏离主线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干预,将学生拉回主题。当学生在讨论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特别是对学困生不能放任不管,需适时给予鼓励与引导,让他们也能够积极思考、勇敢发言。此外,教师还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间及学生的情绪状态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控,避免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五、注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初,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提起重视,不再一味地当观众,而是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问题讨论。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能够触动学生的思维灵感,启发学生更加快速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基本的小组讨论流程,养成良好的小组讨论习惯,如针对某一合作学习任务,小组内每个成员先发表一下个人想法,然后在整体发言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最终达到意见统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与他人恶言相向,要耐心听取他人的分析与讲解,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中的分歧。
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及时给予合理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需针对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给予全面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我,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改正。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点评时间不用太长,占用3~5分钟时间即可,主要可针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教师需明确指出,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加以区分,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为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在评价时可适当侧重对各小组集体的评价。
七、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应当遵循有效性、激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分组、科学分配任务,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褚金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3(28):65-67.
[2]陈露.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3(2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