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各行各业都开始招聘应用型的人才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和各项工作。由于物流行业在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本文重点从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研究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的有效方法。
1.物流金融人才在现阶段的培养难题
以财经类院校为例,在实际展开物流金融人才培养工作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及方向
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行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始终以行业发展需要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存在人才培养与行业错配的现象。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在的物流行业了解度不够,57.59%的学生表示对物流行业只有大概了解,33.97%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目前市场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82.0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物流金融的含义;56.72%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70%的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存在缺失,与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本行业就业率有所下降、企业所需人才不足的局面。
1.2课程内容和形式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开设课程中鲜有金融、管理类课程,课程设置环节中对于实践环节的占比较低。学生们普遍表示目前的课程结构略显单一,认为很有必要掌握金融知识的占比达到了71.38%,除此之外,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和物流市场拓展能力也是学生们比较关注的。此外,除增加校内实训平台外,学生们更希望走出校园,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院校都比较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指导工作,没有与社会上的相关企业合作,没有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导致学生在参与企业招聘时,个人缺乏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影响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2.财经院校培养物流金融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目前,各个院校都在积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希望能够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1找准工作定位
物流金融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形式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目前,各个企业都比较喜欢聘用全能型的人才。基于此,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时,应当找准工作的定位。行业发展,人才先行,要想满足社会上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各高校应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结合专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应当明确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课程内容。其次,应当及时更新课本知识上的内容,确保教学方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关注课本知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2丰富课程内容
物流和金融是两个不同的专业,由于物流行业的稳步发展可以带动各行各业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因此,院校开始设置物流金融专业,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物流和金融两大方面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说,课程内容通常需要涉及到: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保险等物流专业课程,又要包含金融学、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经济法等基础课程。同时,也应增加对于物流与金融的交叉性课程设置,如物流金融基础、物流金融监管与供应链金融等。
2.3组织实习实训
物流金融的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只依靠理论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院校还应当及时与物流金融类的企业建立联系,选择发展规模大、就业前景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合同来保障学生的个人权益,确保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获得锻炼的机会。同时,院校应当安排教师跟进学生的实习进度,帮助学生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惑。然后,通过将学生的实习成绩与专业课成绩结合起来的方式,合理优化教学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对实习实训环节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可用的应用型物流金融人才。
此外,院校可以在内部建立实训基地,根据理论知识的教学情况,设置教学案例,安排学生模拟物流金融管理的过程,方便找到学生的个人优势及不足,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2.4现代化技术应用
在进行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时,可以应用现代化技术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方便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是否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利用网络渠道,可以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以此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最终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水平。
在优化教学课堂形式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关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教案,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这还需要完善院校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化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物流金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展开人才培养工作时,财经院校应当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问题。并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
3.1师资力量方面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环节中,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就容易制约学生的个人发展进步。因此,院校应当及时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考察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否达标,以便于引导教师以身作则的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2创新发展问题
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团队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在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环节,可以与学生群体面对面的沟通。也可以设置问卷调查的方式,方便教师找到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为新时期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奠定基础。
结语:在培养应用型的财经院校物流金融人才时,应当先确定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找准工作定位,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应当丰富课堂知识内容,关注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完善情况,研究将这两个行业的知识体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这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同时,应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教学水平。结合行业发展前景,为教师树立创新工作意识,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水平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解决现阶段人才培养工作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杨亭亭.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498(23):175.
[2]郭湖斌,王晓光,邹仲海.应用型财经院校卓越物流金融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