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环境有机整合
韩巴达玛 胡学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韩巴达玛 胡学军,. 浅谈智能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环境有机整合[J]. 中国教育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4.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迎合科技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因此,智能实验系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中重要的辅助手段。智能实验将图像、文字、声音等元素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形象和生动展示给学生,对于当前中小学学生的音乐教育来说,智能实验系统的应用可以让中小学生更为快速吸收和转化音乐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实验
DOI:10.12721/ccn.2025.157004
基金资助: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等,根据规划,在小学课堂中普及推广的人工智能相关教学,也必将是未来国家大力推动的主要教育形式,因此“智能实验”成为当下教育的热词,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实验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

一、智能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环境有机整合优势和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中小学学生因为年龄、身体特点,思维更具备形象性。他们对于比较鲜明的色彩和色调十分敏感,但较难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和概念。智能实验系统会充分利用图文和声响等多种元素,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将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化。拓宽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增加学生信息量以及知识面。方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变化。在对中小学学生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更是重视传授歌唱技能,教师更多的工作是作出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学生的声乐作品就全都是一味地模仿,不能够对学生形成较好的引导。通过现代人工智能系统教学,随着音响效果和动态效果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都之中在比较生动的动画与音响上。师生就可以产生互动,帮助学生直观加了音乐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中小学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对整个世界更是有着好奇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主动提问。通过智能实验系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创造力。智能实验系统的映入可以促进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培养。智能实验系统可以对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有趣、色彩鲜明、动态化的知识,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参与互动。让学生处于探索的学习氛围中,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充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推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智能实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人工智能电子设备改变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实践方式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到人工智能时代。现在的小学生是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原生代,智能技术无处不在地深入到他们的家庭、生活、消费、娱乐、学习等。人工智能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对教育、生活、家庭等领域进行变革式的改造。在这个资讯发达、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较难吸引学生的眼球,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小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特点,思维更具形象性。他们喜欢色彩鲜明、动态直观、轻松有趣的学习内容,比较难理解抽象的音乐知识和概念。人工智能系统会充分利用图文和声响等多种元素,将音乐知识技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使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如在小学音乐二年级认识并掌握音的强弱时,有效地使用“智能声音控制LED频谱仪”。它能够现场采集声音通过色彩绚丽光谱闪烁及实地展现出声音的强弱、长短。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请你和我反着做”的节奏游戏,教师拍一节奏后,学生以相反的力度拍击。同学们会直接看到老师和自己拍的节奏在“智能声LED频谱仪”上不同的光谱闪烁,不仅兴趣极为浓厚,而且会在拍击时非常注意准确地控制节奏的力度与速度,再进行歌曲演唱或乐器演奏。需要有强弱对比的力度处理时,同学们看着“智能声音控制LED频谱仪”就能主动、准确、有效地控制声音。通过课后调查发现,同学们已在课堂上全部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并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二)运用智能软件使音乐欣赏和创作简单有趣

音乐与智能软件相结合的课程把传统的音乐课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音乐课堂转战到人工智能教室,学生人人一台电脑。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变革了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比如,运用国产编程猫软件在音乐课堂上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编程猫是专注为7—16岁孩子提供的有趣的少儿编程软件,运用有趣的积木制作成适合各学科学习的游戏。教学生依托游戏化、图形化的方式学编程,培养计算机思维和综合学科能力。编程猫中的音乐画板支持用户使用不同的乐器、音轨、节拍,通过涂画方格的方式绘制音乐,用户创作的音乐可以保存下来,用于背景音乐或者音效,使音乐创作变得简单有趣。以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欣赏《蜜蜂》为例,学生在聆听欣赏了小提琴曲《蜜蜂》后,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从音色、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上感受音乐,聆听出音乐家用小提琴快速的演奏密集节奏的旋律,展现出了蜜蜂忙碌飞舞的音乐形象。然后,教师一边介绍国产编程猫软件的音乐画板,一边即兴示范创作《蜜蜂》。最后,强调创作要点:(1)使用稍快的速度选用音乐画板上的节拍速度120—150;(2)编写以二八节奏为主的密集节奏旋律;(3)乐器选用小提琴或钢琴。之后,同学们在音乐画板上进行自己的《蜜蜂》创作,表达蜜蜂在花丛中繁忙飞舞的场景。学生知道了这三点关键性的音乐要素,有了“音乐画板”这个工具后,创作的热情便会溢于言表,个个都兴趣盎然、大显身手,很快在课堂上就创作出了自己的音乐作品《蜜蜂》。

(三)打破专业壁垒,用好智能技术,助力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融合

将重要的音乐知识制作成生动有趣、精炼短小的微课,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对普通小学生而言,五线谱识谱一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就专门针对小学生五线谱学习录制了“小蜜蜂音乐微课堂——音乐高低”“小蜜蜂音乐微课堂——音的长短”系列微视频课程,设计了针对性的音乐训练,上传到微信群之中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日常的音乐素养练习,提升学生的音乐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体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导向、激励和适应,转变单调枯燥的音乐学习状态,提升音乐学习效率和质量。运用人工智能化的乐器、智能的音乐软件开展音乐教学进行音乐创作。

人工智能化音乐教育虽然给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是由于人工智能仍处于开发阶段,所以仍存在一些不定性的因素。因此人工智能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要牢牢抓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心,加快教师的人工智能化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白静.信息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01):208.

[2]陆霜.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整合与构建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0):215.

[3]陈蓉盛.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智慧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4):15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