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十余年,常常喜欢在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喜欢音乐,学好音乐。下面和读者分享一下我从事《竖笛教学》的两个片段: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吹奏《闪烁的小星》,首先,大家先听老师吹一遍。(师示范2/4拍)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笛子来跟老师一起一句句吹,注意看老师的手。(师生一起学习)
学习完毕后,老师给学生10分钟练习,然后检查学习情况。经检查,发现只有10个左右学生吹得比较好,其他的不是音不准,就是指法不对,乱吹一通。有些调皮鬼还故意捣乱,吹出尖尖的刺耳的声音。
我实在无奈,在批评一通之后,只好一个个去教。而在教的过程中,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能由其他同学自由发挥了。整堂课下来,学生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吹奏《闪烁的小星》,首先,大家先听老师吹一遍。(师示范2/4拍)
(在老师示范吹奏,学生学习完毕后)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吹得好的同学来当当“小老师”,教一教其他同学,好不好?
生:好。
师:谁愿来当“小老师”?
生:我。(几个学得好的学生踊跃举手)
师:很好,但是老师有要求,当“小老师”要有责任心,要把老师分给你的学生教好,行不行?
生:行。(很有把握)
师:很好,学会之后,老师还要同学们进行比赛,看那一组的“小老师”当得最好,学生学得最棒,然后表演给老师看。
生:好。
于是,我就选了几个平时表现好,在学生当中有威信,又吹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并分配好其他同学给他们,让他们自找地方,围成一圈学习。而我就下去各个小组中指导。
学生学的特别起劲,平时上课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居然也乖乖地学习起来。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非常好。
同一个教学内容,两次不一样的教学经历,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我深深感悟到:教师不仅注重自己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相信学生,发挥学生。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小老师”也有大作用。
一、“小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期间,是否能长久坚持,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很大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期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即便是一个肯定的、期待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也能助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快速成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表现的更加优秀,且会逐渐变得强大。教师一定要信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实践中,需要在每一个学生心里播下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需要给予学更多信任与帮助,要让学生在心底种下信任的种子,并能在学习中大胆自行,扫清学生期间由于心理障碍而造成的不自信与不主动问题,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确保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小老师”,就是对学生最大的信任。“小老师”面对自己的同学,他们不会感到拘谨,也愿意去学习,相信他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小老师”投入到角色,需要在班级中能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比如展示与讲解等,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能在自信心的驱使下,开始奔跑,开始提升自我。
二、“小老师”促进团队合作精神
在培养学生期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适用,新时期要求学生具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各种能力,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处于一个共同的小组,一起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沟通交流、团队协作,且在明确的分工下,能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共同成长。小组合作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与,西药教师利用好时机,要让学生发挥好自身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也要善于培养“小老师”,让他们担当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小老师”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需要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监督,对学生进行辅导,所以需要让“小老师”掌握更加丰富与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小组,指导其他学生。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对“小老师”进行培养。所以“小老师”不仅需要主动学习,更要在小组中忙忙碌碌,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同学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受益。“小老师”作用的发挥,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应用使优生更优,使后进生不断进步,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小老师”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诲过程中,要第一老师产生好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看似是一个结果,但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样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它对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生与心理与个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关系群体中展开,这种特定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担心学生学不会,于是就充当了主角,一教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是老师不相信学生的结果。相反,有些教师建立了新理念,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跟“小老师”自主地学习,老师只在适合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一来,师生平等关系得以体现,老师不在是学生的心目中畏惧者,他们更乐意接近老师,更愿意和老师分享学习心得。“小老师”架起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桥梁,让班级更加和睦,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全体学生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开展的主要对象,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获取更多收益。学生是音乐课的主体,需要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并在音乐活动开展期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确保活动的设施效果。面向全体学生,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需要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要求,能确保育人环境符合学生成长,且能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帮助。在音乐教学中,善于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就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最好诠释。 “小老师”的出现,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还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迈进了一大步。“小老师”,作用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音乐新课程标准》;
[3]《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