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王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斌,. 新课标导向下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教育学报,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5.
摘要:
大单元教学就是把各个单元中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考虑、设计和组织执行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大单元的教学已被广泛地推行与运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科学老师们采用了设计主题任务,开展趣味实验等方式,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引导他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科学天地。
关键词: 小学科学大单元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57035
基金资助:

科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奇妙的科学现象可以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发达的科技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这个角度来看,理科老师应该把大单元的教育观念融入每个教学过程当中,并且利用单元的学习资源对他们进行训练和训练,让他们能够把科学的理论知识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一、 设计主题任务, 探索科学世界

大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零散的点进行综合,把各个孤立的个体知识集中到一个单独的单元中,然后以相同的话题来进行。所以,它比常规的教育方式更能巩固基础,加强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于学习和掌握理科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应用大单元教学法的过程中,若能根据该单元的相关内容来进行课题的实施,不仅能够让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科学观念进行训练和培育,让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在进行主题实践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三点:一是不能离开课本,而是要和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第二,要提前想好实践期间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再把所缺的东西补充齐全。第三,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理,就是以本课的内容为主线,先从简单易操作的题目开始,待学生逐渐进入状态后,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所讲的内容。

《我们身边的大气》为例子,该单元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空气的组成”“燃烧和救火”和“让空气更新鲜”,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该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更好地了解,对它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对它的观察、猜测、实验和思考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为此,我们可以特别地设置一个“找空气”的教学活动。在练习之前,先把同学分成4个小组,让他们在指定的时间段里用上面提到的仪器和物品去感知空气,或用眼睛看见空气,用耳朵听见空气,用双手接触空气。最终,按照每个团队所能想出的办法数量,选出获胜的团队。比如,一队人发现了三种可以让人感觉到气体的方式,一种是往袋子里装气体,袋子就会膨胀;二是用口对着充气的气球进行充气,气球就会变大;三是用吸管将空气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此时可以看到烧杯中有很多泡沫。而另一支队伍,发现了两种可以直观感知气流的方式,一种是用风扇吹,有清凉之感,这是气流的一种表现;二是把粉笔放在水里面,在水里面产生泡沫,证明里面有气体。

这样的主题科学任务可以把一个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有机地结合,并且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个人的实际操作来检验科学现象和科学理论,所以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老师在进行实践作业时,要充分地思考本课中所涉及的全部知识,并对其进行深入地剖析,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老师们把它们之间的共性点进行了有机地结合,通过一个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实践任务来突出并解释了那些共性点,很容易让他们迅速地投入到了科学探索的状态之中,让整个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其次,课题研究要求同学们亲身经历,得出具有科学性的实践结果,而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的头脑一直处在一种积极地思考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索,从问题中发掘出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好奇心会越来越重,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二、通过趣味实验,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兴趣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当同学对科技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时,便可使其整体的学习变得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们可以利用大单元的教育思想,根据本单元的内容,来进行有趣的实验,使他们既能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又能开阔他们的科学眼界。在进行趣味实验时,要注重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热情。比如,像是火柴棒燃烧现象,热胀冷缩现象,水遇热油会喷溅,玻璃杯遇水爆炸,食盐融冰等现象,不仅能引起同学们的探索兴趣,还能让他们对更多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

《能源的转化》一书中,由三个小部分组成:“电磁铁”“好玩的碰撞球”“无限的能源”。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创造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老师们首先根据大单元的教育思想,结合该单元的内容,对生活中的几个常用的能源转化问题进行解释。比如,当你把电视开机的时候,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一幅动画,那就是将机械能转化成了能量。当寒冬来临时,双手不断地使劲摩擦,手掌就会感觉到一股暖流,这就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热量的过程。风扇一开,一股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那是电力变成了机械能,然后变成了风力。在对“能量转化”这一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这种奇妙的感觉。以“孔明灯”为例子,让同学们提前准备好各种工具及原料,如卡纸、有光纸、按扣、线、蜡烛、剪刀等,按顺序制作孔明灯,再按顺序制作。孔明灯做好以后,同学们可以把蜡烛放在下面,点燃后,同学们就会惊奇地看到,这盏灯竟然像是变魔术一样,悬浮在空中,而且越飘越高,越飘越高。此时,老师可以让两到三位同学为我们讲解孔明灯悬浮在空中的原因。因为老师们对孔明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所以,他们对能量的转换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他们很快就知道了孔明灯漂浮的原因,那是因为蜡烛的热量被转化为了机械能,从而推动了孔明灯的升起。

通过这些有趣的小实验,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也可以让他们很快地被那些奇妙的科学现象所吸引。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就变得更加强烈了。所以,老师们可以把这些有趣的小实验融入整个课堂当中,当他们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每个同学都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奇妙的实验现象上,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和发掘这些实验背后的科学规律。而这个探究和思索的过程,正好可以让他们整理好自己的思维,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结论。

结语:

将大单元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中,既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又可以开阔他们的科学眼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老师要将每个单元的知识都进行有机地结合,并且运用多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加强他们的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丁兆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4):103-105.

[2]王晨光.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改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0):61-65.

[3]陈晗悦.真学、真研、真做的小学科学深度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21(6):1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