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策略
张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乐,. 浅析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策略[J]. 中国音乐学报,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003.
摘要:
中学新课标的实施使合唱教学成为了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合唱是一种群体的歌咏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合唱曲目单一、学生音乐素养薄弱、合唱训练方法单一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初中合唱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应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03
基金资助: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肩负着美育的重任,而合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较大积极作用的音乐形式,在我国初中的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一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一)学生合唱音乐素养薄弱

合唱需要学生掌握节奏、音准、视唱练耳等基本的音乐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知识缺乏,甚至连基本的音乐素养都没有[1]。目前,学生对音乐课程、合唱的认识还停留在流行音乐的传唱、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歌曲的简单学习等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音乐课只是为了减轻其他学科的压力,学几首歌,放松自己;面对简谱知识的传授,诸多学生也表现得兴趣泛泛。由于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使学生对合唱的含义和形式不能很好地理解,而使教师很难进行正规的合唱教学。因此学生的音乐合唱素养较为薄弱,是影响合唱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合唱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通常而言,合唱教学的内容是由教材和教师的主观意愿决定的,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教师的个人偏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对传统的、既定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觉得合唱曲目年代久远、枯燥乏味,不符合当代的流行元素和自己的爱好,再加上课堂教学形式也缺少趣味,导致学生对音乐教学尤其是合唱教学缺乏热情。这也就造成了在一个压抑的、风格单一的环境下,学生难以主动地进行合唱学习。

(三)忽略发声技巧与方法教学

目前,一些学校已将合唱课列入了音乐课程。但是,音乐教师忽视了学生合唱方法、发声技巧的培养[2]。初中生正处在变声期,保护自己的嗓音十分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学生采用“白声”唱歌。这样做会对学生的嗓音造成很大的损害,不但达不到合唱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不能起到缓解学生情绪的作用。缺少正确的合唱方法、发声技巧,会使音乐课堂失去应有的水平,严重地影响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发展,也会对其嗓音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合唱教学与课堂乐器教学融合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课堂中的乐器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合唱、吹奏练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缓解和改善变声期用嗓过度现象的发生,并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合唱中的气息问题,提高合唱方式的灵活性[3]。比如,在《保卫黄河》的合唱练习中,由于这首歌篇幅比较大,而且对于学生来说音域较高,因此不宜反复练习。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琴作为伴奏,学生用竖笛吹奏旋律,让他们的发音器官得到休息。由于这首歌曲明快、奔放、音乐形象鲜明、弹奏时充满激情,因此学生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也顿时高涨。在掌握了这首歌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变声期的性别差别进行分组,由男生进行器乐演奏,女生则进行歌曲演唱,同时选出一名乐感较强的学生做指挥。师生们齐心协力,共同演绎出精彩的《保卫黄河》。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在学习歌曲、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合唱教学与欣赏教学

通过进行有效的音乐赏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眼界[4]。比如,在《雪绒花》的学习中,音乐教师可以使用《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们观看该部电影中《雪绒花》两次出现的片段。通过对影片中父亲在两个不同的情境中的《雪绒花》演唱时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任务在歌唱时的力度是否也有变化。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情绪和歌唱力度的变化规律:父亲首次演唱《雪绒花》是在家里为儿童演唱的,当时家庭气氛温馨,感情柔和,因此演唱时的力度较弱;而父亲在音乐厅里进行了《雪绒花》的第二次演唱,当时奥地利的同胞和纳粹德军都坐在下面,这一次,他的声音庄严而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力量,因此演唱力度较强。通过与教学歌曲相关的音、影欣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情绪与演唱力量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各科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5]。在初中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合唱的主题或风格,让学生自由选择合唱曲目,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对所教的内容有更多的期待。在选择歌曲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管理,要对学生选择的歌曲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在下课前的5分钟内决定下一节课的合唱风格,并要求合唱主题为“励志”。此任务一出,学生们会积极地挑选“励志”主题的歌曲,学生选了《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等经典流行歌曲。针对学生提供的歌曲,音乐教师要做的是先筛选出一些不适合合唱的歌曲,然后根据歌曲所蕴含的含义和韵律,选择有意义的、合唱效果好的曲子。最后,《奔跑》、《明天会更好》、《隐形的翅膀》都被保留了下来。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们自己手里,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三首歌,由学生们再次进行投票选出最喜爱的歌曲进行合唱,最后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奔跑》。因此在这首歌的合唱教学之前,学生们就会充满了期待,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课之前就学会了这首歌的演唱。在课堂上,学生们会对合唱表现出极大热情,这种现象给合唱教学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的成效大大提高。因此,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教学效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根据教学成果的分析,制订出一套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如合唱作品欣赏等,赋予学生自主性,营造出一种愉悦的音乐气氛,提高学生合唱热情,提升他们的合唱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艳华.让合唱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人人美育视角下的初中班级合唱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2(02):21-27. 

[2]代珊.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碰撞——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之我见[J].文化产业,2021(07):124-125. 

[3]杨晓波.初中音乐课堂阿卡贝拉的探索与实践——以合唱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学设计为例[J].艺术评鉴,2020(06):113-114. 

[4]陆蓉蓉.基于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实践研究——以初中音乐合唱教学、合唱发声练习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22):137-138. 

[5]张顺洁.和谐课堂 歌声悠扬——如何构建高效的音乐合唱教学课堂[J].音乐时空,2015(22):114-1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