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亲密接触——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之浅谈
黄海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海梅,. 多渠道亲密接触——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之浅谈[J]. 中国音乐学报,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5.
摘要:
我想起了古人说的一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自己喜欢的老师在一起,才能得到更深的教诲和更多的益处。深思其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你所亲近或尊敬的人,他表扬你时,你会欣喜不已;当他批评你时,你会格外愧疚;当他体谅你时,你会无比温暖。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一剂教育的高效良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仅存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更应有亲近学生,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热情。
关键词: 多渠道亲密师生关系高效音乐课堂
DOI:10.12721/ccn.2023.157015
基金资助:

音乐课的课堂轻松活跃,颇受中小学生欢迎。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师他们总纠结于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怎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深刻地想过这个问题。例如课堂上一些调皮的学生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嘴,又有一些整天沉迷游戏的学生心不在焉。沉默寡言。有的直接捣乱打闹之类的事。针对以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个体差异,我们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如何化解其中的种种矛盾,使我们的课堂得以融洽,得以高效。本着这个问题,我想到了近来读到的一本书《接纳力》,首先我们先接纳学生,那必须从关系开始,我们从亲密接触开始……

一、课堂中的亲密接触
课堂一瞥:音乐课上,我想以钢琴伴奏的方式与学生翱翔于音乐的海洋中,可我在上面倾情伴奏,学生在下面却无动于衷;我本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感染学生情操,却换来冷场的尴尬场面;我本想把满腔热情装进学生的心田,却由于过于机械,变得有点僵硬。我开始反思,开始寻找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要解决问题,必须根据艺术课程标准理念和音乐学科特点,掌握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的活动安排设计解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音乐教学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例如课例《小红帽》,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课堂中应该注重营造偷悦、欢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如我在本节课中,通过加入符合歌词内容的动作解决节奏难点;又如,我设计了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符合二年级学生学情,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我扮演一粒“小红帽”,有很多扮演“大灰狼”的学生纷纷来吓唬我,假装吃掉我,此时学生们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感觉和老师很亲近,觉得很开心、很高兴。歌词唱到“同妈妈一同进入梦乡”我们一起拥抱一下。使我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进了,关系亲密了。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了。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这种角色的转换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尊重。当老师合着美妙的音乐和学生的喜悦情绪融为一体时,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课余后的亲密接触
课堂中的亲密接触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但课余后的亲密无间更能让学生感受大姐、大哥般的温暖。这是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更高一层境界。这个时候,我喜欢在课余后与他们一起在学校操场上建立起真诚的朋友关系。球场上会经常出现我和学生们打球的情景,有的学生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和我一起打球,但在我的招呼下,他们慢慢地加进我们的行列,让我惊讶的是加进我们行列的都是一些课堂上令我头痛,令人费心的学生。球场上我们不是师生而是朋友,当打到激烈时刻时不分你我。时间一长我们便无所不谈。运动后我们盘膝坐在大树下畅谈校园、讨论人生,互说生活中所遇的奇闻怪事。每每这时,我都不失时机地对这些“调皮鬼”进行感化。我想:这是音乐课堂上不可能拥有的美好时机。于是,我试着这样做:

(一)展示自己最好的技术。

记得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里有个思维很活跃、很有个性和想法的男孩,对音乐也有良好的天赋,就是课堂上管不住自己,不好好参与课堂活动,还经常惹恼周围同学,扰乱课堂纪律。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看他在球场徘徊,就叫他和我一起打球,他刚开始时有点不好意思,我主动把球传给他,慢慢地他也就跟我们玩起来了。在打球的过程中,我力求做到高效的中球率,旋转也能投的高难度球技,他说老师真厉害,我想此刻他打自心里佩服我,看我的眼神也不同了。一起玩过两三次以后,他对我就没那么怕了,还经常跑到办公室来叫我下去一起打球。从那以后,在我的音乐课堂上,就多了一个专心上课,与我默契无比的小男孩,却少了一个扰乱课堂纪律的小捣蛋。看,这就是亲密接触的魅力。

(二)给学生展示长处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发光点,所以我平时会很用心地去观察学生的优点,只要时机恰当,我就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叫他们大胆地去发挥他们的优点。六年级刘雨邦同学就是一个例子,他成绩很差,很好动,但平时话不多,上课经常搞其他同学,影响我的上课,但我知道他篮球打得很棒。有一次在球场上打球,我故意把他安排和我一队,我叫他上篮,我负责把球传给他,那天他表现得很好,中球率很高。打完后我就及时地和他聊天,表扬他球打得很好,如果成绩方面也能加把劲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仿佛觉得我说得话很有道理,符合他的想法。打那以后,听他班主任说他进步了,我的音乐课也不捣乱了。有时聊天他也愿意把他的心理话告诉我了。看,这就是亲密接触的魔力。以上两个例子足已证明,我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网络空间的亲密接触
现在网络发达,人们的联络,沟通无处不在,我和学生们也是如此,QQ、微信等形式沟通增强了师生之间感情。在节假日里,我和学生有一段日子见不上了,学生们会利用网络QQ群和我联络感情,把他们假期里的所见所闻和我分享,或者遇到什么烦恼的事不能问父母的也会询问我,这样我便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就是我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亲密接触的好处,在课堂上也给我带来了大大的帮助。

(一)、做个认真的倾听者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也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五(1)班的吴雨晴同学平时上音乐课有说话的坏习惯,考虑她是女同学没怎么批评过她,但都会影响到课堂纪律,有一天大清早的,吴雨晴就给我QQ里留言说:老师我今天好烦,刚才和妈妈吵架了,原因是我想去培训中心学跳舞她不让我去,她说怕影响到我的学习,我向她保证过一定努力学习不会影响文化课成绩,但妈妈还是没同意我去。我给雨晴的QQ回话里说你保证没有用,你要用行动来证明给妈妈看,如果你的三科成绩都达到妈妈的心里要求了,我想她应该会同意你去的,我接着说赶快向妈妈道歉去,也许妈妈看在你这么懂事的份上也会通情一下就同意你去学跳舞了呢。雨晴说:真的?嗯!那我试试看,同时还给我送了个大笑脸,此时我想她应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我还送上一句:雨晴,其实你歌声很美哦!上音乐课如果认真一点,相信你以后就是一名歌唱家。打那以后,雨晴同学真的有所改变,每一首歌都认真地学,用心地唱。

(二)轻松愉快的聊天方式 
我经常利用幽默的语言、愉快的聊天方式让学生活跃起来,也能让沉默寡言的学生重获发言的勇气。如: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过得愉快吗?今天新学的歌曲学会了吗?有什么地方不会唱的可以告诉老师哦,我们一起解决等等。这时,由于通讯沟通的特点,师生不需要面对面交流,学生也就没有约束感和压抑感,往往会畅所欲言,说出真实的心里话。有的学生在Q群里说:老师我有一个装饰音唱得不准,老觉得跑调。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最后一段不会唱等等。学生把自己不会的不懂的都说出来,这样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学习歌曲的情况,而且比较真实。再如:有的学生给我留言说:老师,母亲节快到了,我想给妈妈唱首歌当作礼物送给妈妈,你说那一首好听呢?见信后我会用心地给学生挑选适合他们唱的歌:《听妈妈的话》、《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等等。这些学生过后都会很感激我,在我的课堂上都会表现得异常活跃和感兴趣。实验表明,多渠道师生的亲密接触不但融洽了师生的关系,还大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效率。彼此尊重,最终才能把课上好,也能上好课。

总之,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让学生爱知识,必先让学生爱自己的老师。亲密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也是学生校园生活里最有安全感的一种关系,谈我们的师生的亲密关系在歌声中荡漾,在歌声中吟唱,让音乐把与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情感世界描述得活灵活现。最终达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小川,肖梦.《音乐教育学》 [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8.

[2]于平.《中国音乐教育》[ J].北京:音乐周报, 1999,(5).

[3]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