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音乐最敏感也最容易接受,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是让小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升和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思维力和创造力,帮助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提升小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师在给小学的那些学生开展音乐课堂时,应当思考如何能引导学生们认真、听话、有序地完成一节课的英语学习,并且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才能够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音乐课堂摆脱传统沉闷无聊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学生们提升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们在高效地完成教师指令的同时,还能够自律地保持课堂秩序。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应用分析[2]。
一、小学音乐课堂无法有序开展的原因
(一)小学音乐教师的管理思想落后
在小学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小学音乐教师往往都会忽视小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管理过程中总是将教师地位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地位,利用老套的教育模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希望自己班级的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各项活动方面都遵循教师的思想套路,不希望学生有任何超过教师上课时规定范围的行为,对于学生们超出规定范围的行为,任课教师就会立即进行批评和指责,并不深究学生们做出该行为背后的原因及目的,失去了小学生的探索性,也没有给小学生自我管理和成长的机会。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音乐启蒙性教育,教师要借助音乐教育来提升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教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们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空间,但是小学生由于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很容易出现矛盾和意外状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地稳住学生们的心态,引导学生们保持课堂纪律。另外在音乐课堂的管理过程中,许多的教师也不能做到真正的对事不对人,也不能做到真正的就事论事,总是将所有事情都按照一个模式由强调来进行单一管理,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对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和家庭先天方面的不同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导致许多学生由于教师这种一刀切的管理,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对于一些个性化较强的学生来讲,这种管理方式无异于让他们觉得本应该自由的音乐学习过于压抑,因此也产生了许多音乐教师管理过程中的阻碍和压力[3]。
(二)忽视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师的表率作用,总是觉得小学生们年龄小,就觉得他们不会因为教师的言行而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影响,但是现实往往相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对于世界正处于充满好奇和探索的过程中,对于带领他们成长的班主任,他们也会经常细致的观察并且模仿和学习,对于教师一些。好的言行举止他们会记在心里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的行为标准,而对于一些不注重自身形象言行不一,作风松垮,精神涣散的教师来讲,学生们也会学习他的这种个人作风,逐渐使班级整体班风涣散,为班主任的管理过程带来了工作难度。另外还有一些音乐教师觉得音乐科目不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在期末考试中也不会考,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并不上心,上课时也不会认真设计教学流程,简单带学生们唱唱歌后就放音乐让学生们自习,对于教师这种敷衍的态度,学生们也会觉得音乐课堂教师不注重课堂,自然也不会认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自然也无法开展高效有序的音乐课堂[4]。
二、小学音乐课堂有序组织开展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教材是学生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和学习脉络的体现,小学音乐教师若想开展有序的音乐教学课堂,那么力度与教材准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材可以让学生们也能掌握课堂进度,帮助学生们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材来一步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课堂学习上来,避免学生们出现在音乐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而嬉笑打闹,形象课堂秩序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理来划分出单元的编排,通过教材单元主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并且逐渐将思考问题答案连贯起来,并在最后总结出系统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联想与比较,从而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以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中的第一单元“好朋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该节课的音乐教学理念。教师问:“本单元的主题为“好朋友”,同学们认为什么是好朋友?”学生A回答:“好朋友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很轻松,不累,可以交心,能够聊一些深入话题,彼此有事时可以互相关心,在伤心时彼此鼓励,体贴,分担所有的坏情绪的人。”教师又问:“为什么要交好朋友呢?”学生B回答:“因为只要是人都需要有一个生活中的倾诉对象,需要有朋友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他人的帮助,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慰藉。”教师见状又问:“本单元的歌曲和好朋友有什么关系?”学生C回答:“本单元的歌曲«玩具兵进行曲»节奏欢快,听这首歌和唱这首歌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音乐的快乐,积极的情绪,而这种快乐积极情绪可以感染到身边的人,就像好朋友在一起时那样快乐。”通过这种问答形式,教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引导到了课堂的音乐学习上,教师可以一边与学生们进行问答,一边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联系到歌曲学习上,让学生们都参与到歌曲学习中,自然也就能建立一个有序且高效的音乐课堂。
(二)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涉及音乐情境,可以让学生们的思想情感都得到更加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对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都能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思考和体会作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的体验,也可以让他们将注意力全部都放在音乐作品的鉴赏上,教师也就不用再费心于音乐课堂的纪律管理方面,学生们会自发有序地安抚老师的教育思路来进行学习和品鉴音乐。比如在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第八课“过新年”这一课的学习中,这一课包括《小拜年》、《平安夜》、《龙咚锵》、《新年好》、《锣鼓镲》几首歌,所以教师可以。先组织群里说一说,他们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一些什么,在过年的时候有哪些活动让他们难忘,过年的时候与普通生活中有哪些不同,让学生通过回忆来感受一下新年的美好,然后教师可以在带学生们听歌曲来感受歌曲中的幸福和快乐,让学生们认真聆听后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讲一讲,通过听歌曲都感受到了哪些歌曲中的情感,得到了怎样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课堂,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停思考,通过这种引导式进入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环环相扣的完成课堂任务,保持课堂纪律。
(三)注重聆听式教学
音乐具有穿透身体,直击灵魂的力量。音乐可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带给人们放松、愉快的精神享受。教师在给学生们上音乐课时注意要多让学生们聆听音乐本身,而不是为了给学生们讲述技巧和歌曲背景,而忽略了歌曲本身,而是应当让学生们多听,让他们自己从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分析歌曲中的节奏,旋律,从而达到聆听式教学的效果。另外注重聆听式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聆听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就是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帮助学生们释放学习压力,让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认真地配合老师的课堂工作。例如在每次上课前五到十分钟和音乐课内容结束后的剩余时间,教师都应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歌曲,让同学们静静聆听,感受音乐里的情感和技巧,长此以往来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就是可以通过经常给学生们播放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影片来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教育,例如《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钢琴师»等等,让学生们明白音乐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们明白音乐的重要性和作用后,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让学生们明白音乐的重要性也能够让他们内心重视音乐教育,在课堂上也能更加自发地遵守课堂纪律,即使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教师也很容易的,就可以重新维持好课堂纪律,更加高效地开展音乐课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水平,能够让他们内心的压力和情感得到宣泄,音乐用无形的声音去创造艺术形象,发展人们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们对美的认知小学音乐教育,课堂若想得到高效开展,就应当立足于教材内容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且还应当注重设计课堂模式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们明白英语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应当重视小学音乐教育,调整自身的教学状态,认真对待音乐课堂,从而与学生们共同打造一堂有序且高效的音乐课堂,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锻炼学生们的节奏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缙云. 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及方法探究[D].西南大学,2021.
[2]杨济瑄. 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1.
[3]张芷寒.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马晓锐.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D].中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