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目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和艺术活动,进一步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艺术鉴赏兴趣;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能初步比较、分析与描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上述文字我们可以总结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艺术知识技能;2.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3.培养音乐学习兴趣;4.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创作、分析音乐作品。笔者在中职学校教音乐通识课程6年,我发现中职学校学生基本以专业课学习为主,对于音乐学科学习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课程内容并无太大兴趣,学生上课做与音乐课程无关的事情频频发生。为了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笔者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研究,也因厦门六中合唱团将演唱与杯子敲击伴奏相结合的作品《稻香》火极一时以及“杯子节奏训练法”开始出现,让笔者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探索如何将杯子节奏训练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生音乐节奏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鉴赏能力。
一、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旋律创作的骨架,在表现音乐中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音乐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无论是西方的音乐还是东方的音乐,作曲家都将节奏作为音乐的力量源泉。每一首音乐作品,作曲家为了表达不同音乐情感或音乐形象,会采用相应不同的节奏型。比如舞曲风格的曲目,所展示的音乐情绪多是热情,表达动态之美,该风格所采用的节奏往往是长短结合的、相对不均等的节奏型,如:八十六、十六八节奏型、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节奏等。在进行曲风格中,其音乐形象雄壮有力、刚健豪迈,节奏清晰,强弱分明,故多采用较为单一、连续的相等时值的节奏型,如:四十六节奏、二八节奏等。爵士乐风格曲目,该风格强调即兴,给人以一种摇晃不定、灵活多变的感觉,故爵士乐节奏多采用三连音、切分节奏,最有特点的是“爵士八分节奏”。表现抒情风格曲目,该风格展示的音乐形象多是抒情的、优美的、温暖的,其节奏一般采用较为单一的形式,但是流动性较强,多以连续的八分音符或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组合节奏型为主等。准确把握好节奏对学生了解音乐形象、旋律特点及掌握音乐风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学会鉴赏音乐的第一步。目前笔者所了解的中职学校音乐节奏训练法依然使用嘴数拍子的“打拍法”及“划拍法”这类传统教学法比较多,该方法的弊端是:1.学习方式枯燥,难以引起喜欢新鲜事物的中职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没有兴趣就不愿意配合练习,学习效果较差;3.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的绊脚石,课程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是中职音乐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点。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因机缘巧合接触到了杯子节奏训练法,让我打开了音乐节奏教学的新的思路。
二、引入杯子节奏训练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成效
杯子节奏训练法就是用杯子玩游戏学音乐节奏,它利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塑料杯子,跟随音乐律动的一种形式,适宜任何人群。杯子节奏训练从最简单的基本节奏练习开始,杯子的玩法也由简至难,学习者、使用者非常容易接受,并且享受到“挑战”的乐趣。杯子舞起源于电影《完美音乐》里的原唱 Cups (When I’m Gone)表演,用手和杯子来为歌曲打节奏,一只不起眼的杯子掀起一股风靡全球的热潮。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杯子伴奏合唱曲《稻香》更是为学生进行杯子节奏训练种下兴趣的种子。在杯子节奏训练法的教学中,笔者将课程分为四个课时,节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知识点——简单的长时值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认识;杯子技法学习了杯口敲击桌面、手拍杯底、长时值音符杯子的传递。第二课时知识点——短时值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认识;杯子技法学习了杯底敲击额头、拍杯口。第三课时知识点——休止符、常见节奏型组合如,二八、八十六、十六八、四十六、大切分、小切分节奏;杯子技法学习了休止符打法、双手交替拍杯底等。笔者发现学生兴趣非常高,很快就在“玩”中了解了各音符的时值及杯子打法,教学效果大大提升,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学难、学生烦的问题。在第四课时笔者将不同时值的音符及杯子打法进行组合,提升学习难度,杯子打法增加了双人以上互动杯子打法,如:交叉手触碰杯底、和同学碰撞杯底、圆形传递杯子等,学生犹如“玩游戏”一般一关关攻克难关,他们的好胜心被激发,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最后笔者创作了一条杯子节奏训练为《公共艺术·音乐》第五乐章第一节“想唱就唱”中的歌曲《夜空中最亮的心》配节奏伴奏,学生在与音乐配合中很快找到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主要应用长时值节奏型,歌曲速度较缓慢,在杯子律动中同学们感受到歌曲所投射出来的恬静意境与浪漫情怀。杯子节奏训练法的引入,使笔者的音乐课堂纪律及教学成效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艺术知识技能;2.培养音乐学习兴趣;3.学会分析音乐作品得到较好的完成。课堂最后知识能力拓展环节,笔者让学生课后分小组选取他们喜欢的音乐曲目进行杯子节奏创编,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阐述小组节奏创编的想法,学生的创编积极性得到激发,课堂知识点得以巩固与升华,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得以激发。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创作”得以实现。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要求下,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音乐鉴赏分析能力是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次音乐节奏课堂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中职生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需求要求,在中职音乐课程教学中紧跟时代步伐,引入杯子节奏训练法,通过设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杯子节奏训练,使学生在节奏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较好的掌握杯子节奏打法后,笔者将“节奏” 这一音乐要素作为课程切入口,回归音乐鉴赏本源,在鉴赏歌曲《夜空中最亮的心》中,教师应用杯子节奏律动、节奏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音乐,清晰地了解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本次课程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音乐欣鉴赏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将探索如何将奥尔夫教学法的身体律动与更多最新、时尚、潮流的元素加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更有效、科学地优化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效率性,也希望本次课程创新能对中职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亚. 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节奏特征分析与教学[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18.05:1~43.
[2]王静. 中职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05(10):177~178.
[3]吕安萍. 中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中职院校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7(3):230
[4]钟海燕. 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究[J].当代音乐.2019(1):46~47
[5]刘书辰. 让艺术活起来——浅谈中职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20(18):293~294
[6]马婷. “节奏”在“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 [J].美育.2010.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