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标语境下中学音乐欣赏教材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以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载体,通过对乐器的有效演奏,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始终围绕美育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实现创造美和感知美,这一点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和社会实践有重要的影响。新课改十分关注对音乐教育育人目标的分析及研究,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音乐美,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充分促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确保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主动。
二、新课标语境下中学音乐欣赏有效性课程的意义
新课标大背景下的中学音乐课程变化更加突出,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也饱受诟病。中学音乐老师需要调整教学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到赏识教育上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彰显有效性教学的巨大价值和优越性,确保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主动。
首先,通过音乐的欣赏与有效性课堂教学,可以培育学生优秀的音乐学科基础素质,同时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意识和理解感受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可以独立自觉地鉴赏不同的音乐。其次,也可以形成有效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老师会更加重视各种先进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和综合研究,着眼于新课标语境下的音乐欣赏教育的转变调整理念,改革教法,切实做到环环相扣。在把握课程重难点的基础上巩固孩子的知识背景,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音乐欣赏的技巧和要求。最后,音乐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相长与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很明显的辅助效果,音乐老师通常会以学生为中心,选取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欣赏作品,以充分体现中小学生音乐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而促进了学生掌握才能和音乐技术的稳步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逐步的锻炼,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及交流,真正意识到初中音乐欣赏的重要价值及魅力,进而全程参、自主实践、大胆创新。
三、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现状
伴随着初中音乐教学的大力发展,中学音乐欣赏课也得到了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音乐教师们在进行认真教学的前提下,也需要对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做出更好的提升,因此我们最好要将新课程的音乐教育理论更有效的运用于课堂实践的进程之中,如此才可以给中学的音乐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也会看到,现在音乐欣赏课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面临着一些的问题,值得我们解决。首先,就是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关注音乐欣赏的内容,他们在对歌曲欣赏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较大的情感变化,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很难对他们加以控制,另外现在许多孩子不太愿意对古典音乐加以欣赏,教师使用了很多方法,结果仍然没有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就是初中学生对所欣赏的歌曲内容不能加以正面的讨论以及沟通,无法使用恰当的话语方式对歌曲的内容加以传达。而且他们对自身喜欢的作品,也会有很大的兴趣,这种时候他们的兴趣也会更加积极,也会对其他学生进行作品的推荐。
四、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与实施方略
(一)在综合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我们在开展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来参加表演,使他们在鉴赏经典的音乐主体韵律与创作内容的同时,也对音乐得到了一种理解。最好找几个学校老师把他们特别好熟悉的作品主旋律从头到尾进行听过以后,再需要他们试试用自已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加以哼唱,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对这个作品的基本认识和记忆程度。例如,当人们对《拍手唱歌笑呵呵》来加以鉴赏,就会发觉这是一种非常风趣的儿童歌谣。二四拍,段体形式的便于音乐对主旋律的掌握,有利于对孩子纯真、活跃、快乐的情绪加以演绎。我们在教学这一首歌的同时,不单单是要让他们去看,但更多的同时是让他们去唱歌,如果他们会唱歌就可以将歌曲表达的意思搞清晰了。我们在进行歌曲教学的同时不单单是要让他们看,更多的同时是要让他们做,要使他们的身心活动起来,跟着歌曲的旋律来去操作,在心中使他们体会到歌曲的美妙,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还要适时的给他们表扬,一旦他们在歌曲教学中表现优秀,教师要适时的加以赞赏,这样他们才能够得到成功。
(二)通过多种作品欣赏来进行教学
在音乐欣赏中不少是民族特色的歌曲,我们可以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这样他们的人格也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老师可以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时选择少数民族的优美音乐作品作为课堂的重点,通过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使他们认识到不同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当地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为他们编排一些童谣、神话故事等的歌曲配乐。例如,《二泉映月》就流露出了一个饱尝世间心酸与苦难的盲人画家的心境和情感,作品除了通过特殊的民间音乐吹奏方法和表演方式加以表现,还包含着无与伦比的深刻内涵,把二胡的这个音乐形式加以了充分的运用,向听众们展示出独到的二胡音乐表现力。另外也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一些中外的音乐,同时他们也可以更多学习一些比较大型的交响乐或者协奏曲,从而更多的让初中孩子可以对中外音乐作品进接触,也能够给音乐想象创造更多的空间。对国际上的各种音乐文化的了解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帮助,使他们从不同的音乐风格中选择各个国家的音乐作品加以鉴赏,这对他们音乐欣赏的提高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爱好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一旦他们对学习知识从兴趣爱好入手,就能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何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学习乐器的积极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综合的实践性教学。比如:老师在课堂活动中,当演奏某些乐曲时,配合乐曲的节拍,老师引导学生用拍手、跳脚、手敲击桌面的方法(合理采用班级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以此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旋律的起伏,而不能仅仅是用耳聆听,不少学生小时候都进行了声乐训练,老师能够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这也是对学生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此外,老师应当引导他们对乐曲的原曲加以修改与创新,这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计策。
其二,运用了比较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也有许多。比如:在同一题材下,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和外国的音乐作品加以比较;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对比;对于同一首歌曲,运用民歌唱和与摇滚唱又有着怎样的差异。
第三,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音乐视频、照片,这样就会让学生对歌曲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合理利用这些表现形式,就可以增强对学生歌曲的印象。比如:在课程生中为学生们介绍《梁山泊与祝英台》,有戏剧、影视和歌曲几种表达方式,又可以表现出动人的情感悲剧,通过合理使用这三个表达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认识,又可以让其体会到各种表达方式所呈现的音乐效果。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音乐教育有效性课程,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一种以学生需要为先,与教师生活共融的音乐教育课程。采用了主动高效的音乐教育手法和教学方式,来培育中小学生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兴趣爱好,从而来提高初中部学员的文化审美才能和欣赏音乐才能。
参考文献
[1]孙可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0(08):3-5.
[2]潘玉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14(07):10-11.
[3]于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