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初中音乐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现在苛刻的世界。教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都是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歌曲进行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在这种机械化的学习中,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生也不能够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更无法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培养。因此,在初中音乐的课堂中,教师需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的教学时能够感受到音乐世界的魅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1]。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七子之歌》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歌曲,并与学生合唱,从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出《七子之歌》,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七子之歌》,学生能够感受到七子与祖国母亲分开的沉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课堂内容的丰富,改善了传统的机械灌输教学方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七子回归过程的艰辛,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积极想法。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吐鲁番的风》这一教学课堂时,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一些吐鲁番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吐鲁番的独特风情,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吐鲁番的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吐鲁番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音乐的教学课堂,学生在提升了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这种积极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
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强化学生对于音乐内容的感悟
学生平常的情感体验能够对学生音乐方面的感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改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的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很好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感悟,让学生在进行音乐的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并能够独立的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在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奇妙色彩。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这一教学课堂时,可以播放《魂断蓝桥》的电影片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后,罗伊和玛拉互谈身世和理想,而后来到酒店,客人们共同起舞,从而让学生通过这一场景感受到浓烈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感受到这首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在围成圆圈的同时播放《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在第一句歌词时手拉手顺时针转,第二句时逆时针转,第三句时让学生们共同举手向着圆心走,第四句时让学生松开手回到原地,学生更能够感受到这首歌的意义,这首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伟大,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意义,大家一起唱这首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友谊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在比赛结束后,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播放合唱团进行演唱《友谊地久天长》的视频,让学生从他人的演唱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学生不但学习到了课堂中的音乐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常回家看看》这一教学课程时,可以让学生抽签分出一家人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到歌曲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角色扮演这一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参与度加强,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常回家看看的教育意义,让学生珍惜与家人朝夕相处的每一天,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生观。
三、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 放大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内涵
学科整合是教师优化教学课堂的一种方式,在音乐这一学科中,所涵盖的知识与内容非常丰富,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学科整合,放大学生关于音乐的知识面,在此过程中能够深化音乐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世界的广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春天的故事》这一教学课堂时,这首歌能够带给学生轻快、愉悦的感受,让学生体验到春天到来的愉悦感,教师可以将音乐科目与美术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欣赏《春天的故事》歌曲后,将自己从歌曲中感受到的春意盎然的春天通过画笔声形并茂地描绘出来,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感知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放大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容易地对音乐知识进行理解,让学生从歌曲中切实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客观、对于春天的期待,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心情,激发学生对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2]。
例如,在进行《美丽的国土》这一教学课程时,其讲述的是巴基斯坦的风土人情,可以将音乐学科与历史学科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欣赏这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展示巴基斯坦人民的特色美食、独有民俗、特色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到巴基斯坦的风土人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其他国家进行了解,通过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巴基斯坦人对于自己的土地的热爱,同时,也能够唤醒学生保护国家、保护土地的热情,让学生珍惜国家带来的一切,学生在完成了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生会产生新的心得体会,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各个学科进行合理地整合,放大音乐教材中的内涵,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四、讲授良好的音乐礼仪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初中音乐教师要将德育教育的工作渗透在教学中的每个具体环节,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将上课需要用的学习用具及时准备好,并且见到老师时要记得问好,上课时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姿态进行唱歌,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对教师讲述的知识进行记录,并且教师在解释歌词的具体意思时,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并且当教师提问时,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回复,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规范学生上课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康定情歌》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康定情歌是一首经典、耳熟能详的民俗情歌,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下课后告诉音乐课代表下节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引导学生,当教师进入教室时要向教师问好,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康定情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对于歌曲中的情感能够有着更加清晰的体会,教师在对歌词进行讲解时可以划出重点的几个词语,让学生总结歌曲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让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方式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魅力,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让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五、提升自身的能力 以身作则立德树人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以身作则的良好作风,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身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教师这个事业,热爱祖国,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拥有专业的学科素养,面对教学时严谨的态度,能够与学生有效地进行沟通。上课时,教师能够以专业的精神热情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下课时能够与学生做朋友,这些良好的品质能够默默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够做到立德树人。
例如,在进行《蒙格尼》这一歌曲的教学时,教师要对印度相关的乐器与习俗有着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印度的了解可能很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教师更应该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这首歌进行讲解,向学生介绍这首歌的背景与这首歌所运用到的印度乐器,讲解后可以在学生面前进行示范演唱,成为学生的榜样,立德树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丰富自我的见识,还能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素养[3]。
六、结束语
音乐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寄托,因此,音乐学科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的实施拥有着相对容易的条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丰富课堂的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采取合理的学科整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规范礼仪,以身作则立德树人,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通过这些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黄俊昌. 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探索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2020.
[2] 秦跃.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音乐教学探析[J]. 新智慧, 2020(30):2.
[3] 李清钰.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谈[J]. 新课程,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