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课堂所的优点,并主动地进行改革与调整,从多个方面展开拓展,找到新的教学着眼点,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与转变,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调整教学顺序,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保证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成长,从而提升学生使用音乐的能力与水平,正让学生感触到音乐无处不在。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的创新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基于现阶段的新课改教育理念,要转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认识,教师需面向学生和家长阐明美育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欣赏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课程的关注度,使艺术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发现学生个人天赋
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上,不断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吸收专业知识,打造高质量音乐课堂。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更多艺术类的人才来推动艺术发展,而新课改政策则给了很多学生向该方面发展的契机。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在音乐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进一步来说,高质量的音乐课堂,能够反过来影响学生,推动学生更好地挖掘个人的天赋,促进学生更熟练、高效地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才能。这种音乐教学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学生发现天赋所在,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教学,更好地保证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音乐知识。
二、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制订合理目标
首先,要按照学生的认识特点来制定教育目标,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实现教育目标,而非部分学生可以实现。其次,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应根据本音乐的特色,突出艺术的特色,以音乐为主要内容,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课程内容和方式上,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求来制定。最终,在设置教育目标时,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行为动词一定要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测评的。
(二)游戏互动,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这也是造成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照顾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对游戏的探索,进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所在,消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游戏互动环节的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游戏开展的形式可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来优化游戏效果,提升学生课堂体验。例如,在教学《快乐的Do Re Mi》这首歌曲时,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对这首歌曲有了简单的认识,并且已经初步掌握Do、Re、Mi三个音符。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以更深刻地认识Do、Re、Mi三个音符。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带上Do、Re、Mi三个音符的头饰,然后教师弹奏音乐,当弹奏到某个音符时,佩戴这一音符头饰的学生要立刻从人群中跳出来,并强调自己是什么音符,与有着相同音符头饰的学生站在一起。通过这一游戏,可以促使学生在熟练演唱这首歌的同时,也能更准确且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掌握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强化教学效果。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游戏设计,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程度,借助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更美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组织音乐表演,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从教学发展的实际来看,积极地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表演,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热情,才能唤醒他们的自主性,促使他们深刻地感悟音乐作品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刻的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音乐境界和水平也会得到大幅度的上升。所以在实际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研究出教材中的表演元素,借此进行整合,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进行即兴表演,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进行知识的内化,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大幅度的上升,这样学生的内心表演欲,也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和调动,整体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洋溢着快乐,教育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持续的上升。例如,在讲学《保护小羊》这一首歌曲时,老师就可以提倡让学生和歌曲一起舞动起来,“小羊宝宝”和“羊妈妈”一起去森林玩耍,突然出现了一只“大灰狼”,于是“小羊”和“大灰狼”一起斗智斗勇,最终打败了大灰狼。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舞蹈或者是表演的形式,可以很快地掌握歌曲内容,也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学习中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四)师生互换,提高学生认知
在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进行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此,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利用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角色互换就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转变身份成为教师,教师则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发问。学生站在讲台上,体验讲课的趣味,促使他们对一些音乐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刻,也能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时,教师可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借助歌词,在脑海中构建“金孔雀”的基本特征,然后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这首歌的动画片,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所描述的金孔雀的具体形象,并初步掌握这首歌的旋律。在这之后,教师可通过弹奏的方式引导学生跟着音律吟唱这首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这首歌。在完成以上铺垫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上台,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领唱,并向其他学生讲解这首歌的学习感受,同时讲解自己对这首歌曲的音律和歌词的认识,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角色的互换,会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充分融入音乐所带来的美妙氛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改善。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全社会都开始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音乐也成为了一项备受瞩目的课程。音乐老师是音乐知识的主要传导者,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现行的音乐教育方法进行改进,从而获得更加高效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对基本的音乐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90.
[2]付忠辉.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2019,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