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的原则性
首先,音乐学科融合教学需要遵守教学上的科学原则,关注教学对象普遍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比如对于小学学生,音乐课堂设计应该得做到简单明了、富有趣味性,而非过于抽象。不能将超越这一年龄段学生理解范畴的学科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对象,比如音乐歌曲与诗歌融合教学中,应当尽量选用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来进行教学。在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关注该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学科内容,选取其中适合音乐课堂教授的学科内容,加入到学科融合的课堂设计之中,做到科学合理的学科融合教学。其次,音乐学科融合教学应该做到有机性的整合,而非简单机械的拼凑。比如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设计实践中,有一些音乐教师制作了精美的美术卡片来帮助音乐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本堂音乐课所教授的歌曲与美术卡片结合起来,导致小学生仅仅关注美术卡片上精美的图案,却忽略了音乐课堂本身的内容,因而音乐教师应该将音乐和其他学科有机地整合起来,提升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性。最后,音乐学科融合教学应该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做到音乐欣赏为主、知识灌输为辅。音乐课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学科,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释放小学生童趣与天真的舞台,因而音乐学科融合教学也应当设计出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比如音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音乐视频剪辑软件来自由创作歌曲。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既可以逐渐熟悉电脑软件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学习到基础的音乐创作方法,这一教学过程不是由教师直接讲授计算机操作方法,也没有向学生直接讲授抽象的音乐创作理论,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了因材施教,提升了课堂趣味性。
二、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开展策略
1、构建预期目标
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前,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民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例,教师根据小学3~5年级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充满兴趣并已经学过多首民歌的学情,引导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逐步感悟和理解中华民歌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并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唱民歌、观山川、品民俗、悟文化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土家族、彝族、汉族民歌的特点,尝试编创民歌并进行演唱或演奏;(2)乐于和同伴进行合作表演,并相互评价;(3)能根据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逐步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有密切联系,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的道理。
2、丰富教学内容
为提高整体的音乐教学水平,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音乐课堂往往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而在当前融合型音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需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很多音乐作品融合了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这些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例如,在“蓝色多瑙河 海滨音诗”这一课的教学中,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音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部分学生对这一音乐内容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多瑙河,因此很难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为提高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关于多瑙河的知识与故事,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外国音乐、流行音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也需着重带领学生关注这一方面,让学生不再局限在作品本身,而是能发散自身的思维,寻找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会音乐的多变性。可见,教师应结合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容,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知识,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真正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成效。
3、突出乐理学习
学习乐理知识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内容。通过乐理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音高、节奏和旋律等常用的音乐知识。学习乐理知识只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前提,旨在引导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提升智力水平。小学生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凭借感觉和知觉认知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音乐知识教学,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落实五育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长。例如,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借助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变化组合,再现了时钟运行的声响,细腻呈现了声音从远到近以及从近到远的变化,说明了时间在不断流逝,表达了珍惜时间的中心意蕴。教学这首歌曲,需要指导学生重点学习掌握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型:其一,节奏逐渐增强;其二,节奏逐渐减弱。针对学习重点,在音乐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根据要求找一找乐句,要求能够使用双响筒模拟。教师通过课件创设音乐情境,通过任务驱动,指导学生一边用心倾听,一边按照要求找出乐句。当学生交流有关乐句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跟着乐曲模仿节奏。在模仿体验学习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给人带来的快乐。为了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借助双响筒把渐强、渐弱这两种节奏型呈现出来,指导学生用心倾听,准确辨别它们的区别。在用心聆听基础上,学生的音乐感知更加清晰。有的同学认为:“刚开始的节奏声音越来越强,后来的节奏声音越来越弱。”教师归纳小结,强化学生音乐记忆,同时再次击打双响筒,让渐强、渐弱的节奏效果印在学生心间。接着,教师顺势总结:“这种节奏的变化,刻画了时间悄悄地来,悄悄地离开了,一去不复返了。”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音乐知识,还受到了德育思想的感染。
4、丰富问题探究
项目探索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项目探索的形式,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让我们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吧”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校园里或社区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或者借助网络感受外界的声音。不仅如此,他们还用平板电脑录制音频,并将其按声音的高、低、长、短等标准归类,以此来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声音的特点。在“声音配对”任务中,学生利用身边的乐器、利用音乐相关App中的打击乐器声音效果、使用英语拟声词等方法,自主探究、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并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使学生对声音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方法来探究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声音”这个主题,学生在音乐、自然与英语三个学科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产生了一次“奇妙”的交汇,学科壁垒在不知不觉中消融。
三、结语
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教学素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学习路径,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而且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具体到艺术学科,跨学科教学应关注学科间的关键性,并打破学科壁垒,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确保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整合。这种有策略的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坚持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将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取得显著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黄琤玮. 多学科融合下的小学音乐课程开展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1(40):5-6.
[2] 孙洪昀.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学科融合与多媒体运用[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10):222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