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苏丹农业经济合作现状分析
萨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萨玛,. 中国与苏丹农业经济合作现状分析[J]. 农业学报,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摘要:
中国是苏丹第一大合作伙伴,农业合作是双方经贸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梳理了苏丹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国与苏丹农业经济合作现状,分析了中国与苏丹开展农业经济合作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加强中苏农业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苏丹农业合作
DOI:10.12721/ccn.2021.157105
基金资助:

中国同苏丹自1959年2月4日正式建交,两国长期友好,相互支持,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成为苏丹第一大合作伙伴,而农业是两国友好合作的重点。资源互补的农业合作符合互利原则,双方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但如何进一步开展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中国与苏丹农业经济合作现状

(一)两国农业贸易往来现状 

中苏农产品贸易稳定增长,中国向苏丹出口主要有粮食、农业机械,农业设备和生产工具,2010年出口就达19.5亿美元。中国从苏丹主要进口农产品有阿拉伯胶、花生、棉花等。自2011年7月南苏丹实现独立以来,中国对苏丹的原油进口出现大幅下降。因为苏丹主要原油产区都位于南部,所以苏丹失去了大量石油资源,使苏丹原油产量下降了四分之三。以推动农畜产品对华出口平衡原油出口大幅减少带来的逆差。苏丹政府于2012年就已经批准设立中国-苏丹农业自由贸易区计划,自由区内的农畜产品贸易将免征关税。

(二)两国农业投资现状

中国认为苏丹是中非大陆的重要门户和窗口,在苏丹进行了一些农业方面的投资。仅在2016年,中国在苏丹的农业投资额达到600万美元,共有20多不同大小的中国企业在农业的领域投资。后因为战争等原因,投资速度放缓。2012年4月,中国企业在苏丹注册成立棉花产业企业—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苏丹农户与新纪元公司合作种棉的面积达2.7万公顷,占苏丹棉花种植总面积的8%。2017年7月,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项目正在积极吸引中外方企业加入,逐步打造棉花、油葵、花生、芝麻等作物的种植、加工、深加工和纺织原料出口园区基地,建设畜牧及渔业养殖及加工基地,提升当地农产品产业链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振兴苏丹经济。

(三) 两国农业技术合作现状

2008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农业合作议定书,明确在农业研究、培训及技术推广方面的合作,有专门联合委员会负责执行与监督这项议定书。自2009年6月至今,两国农业合作执委会已召开四届会议。

二、中国与苏丹开展农业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与苏丹开展农业经济合作的机遇

1、中国与苏丹的政治关系

中国和苏丹建交历史悠久,双方在各个领域关系十分密切,例如苏丹政府在涉藏、涉疆,频繁等问题支持中国,中国也总是坚持国际组织和任何国家都应尊重苏丹的国家主权和政治独立。双方高层领导人高度重视建立双边关系。2019年12月革命后,两国继续维护和发展友好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秉承政治互信和经贸互利,实现相互支持,维护和发展中苏友好关系。

2、苏丹地理位置和气候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是非洲面积第三大国,国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千万,其中67%居住在农村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气候普遍干燥。由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全国平均气温21℃,全年太阳直射,光热资源丰富,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苏丹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资源。

3、苏丹农业资源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至40%,在农村地区雇用了70%至80%的劳动力。苏丹拥有大量的耕地,土地与电的价格总体低廉,地势平坦,具有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优势。苏丹耕地土壤普遍肥沃,水和地下水资源在非洲国家相对较丰富。每年苏丹从尼罗河及其支流获得流量及自然降水,人均淡水量可达到5300m3。苏丹有多样的气候条件及农作物生长较快及病虫害率较低,可以为一年两三熟的农作物种植提供更多品种选择。

(二)中国与苏丹开展农业经济合作的挑战

1、苏丹的政局不稳定

苏丹在1972和1983之间就经历了三次军事政变,革命运动的政治不稳定的浪潮,国内和民族战争和财富资源的冲突等等都带来了政治风险,也成为影响苏丹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多年因政局不稳定而积累的巨额外债问题,也阻碍了苏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增长。

2、中国进行农业投资的风险与挑战

苏丹地处生态过渡带,有水灾和沙化的自然风险。苏丹的水量在不同地区不够均衡,干旱严重威胁到许多北部和中部地区,那里有大量的植物和树木受影响和死亡。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尽管灌溉潜力和功能巨大,但其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是农田基本建设投资低,现有灌区农田排灌设施陈旧老化。目前大部分苏丹的农户还采取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为手工作业,因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比较率低。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回收期限长,风险较大。

3、中国与苏丹开展农业技术合作的挑战

苏丹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薄弱,目前大部分用的技术是由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来帮助建设的。因为大部分农民技术知识和设备水平比较低,基本上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也很少使用农药或化肥,导致农产品产出较低。 此外,农业科术和技术的研究还不足,这就导致从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科技农业模式转换的难度非常大。

三、中国与苏丹加强农业经济合作的建议

(一)加强贸易合作方面

由于苏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苏丹政府应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计划,设计促进出口发展的农业贸易计划,促进发展双方农业产品贸易的措施。通过建设中苏农业合作园区,鼓励两国商人到对方发展经济和商务贸易。苏丹政府也该提供各种优惠农业贸易条件,例如实行苏丹镑浮动汇率,改革金融和贸易政策,取消某些行业垄断等等。

(二)加强农业投资合作方面

随着美国逐步解除对苏丹的禁运,将使苏丹经济逐渐改善,有助于改善外部贸易和投资的环境。中苏农业合作开发区要拥有苏方提供优良农业投资基础和便利条件,如提供优惠政策,扩展产业领域,实现产业链延伸,在人员、物资、服务等方面建立系统的农业发展框架。苏丹要根据当地需求确定农业优先投资领域,借鉴中国农业投资发展经验,并应用于适应苏丹农业的环境。在中苏农业合作开发中,中方可提供更多资金的支持和提供对外投资保险,如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此外,苏丹政府必须承诺帮助中国涉农企业在苏丹更好发展,维护中国企业利益,协调解决苏丹企业审批和运营中存在的风险,确保中国人员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农业技术合作方面

农业技术推广的水平决定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苏丹在国内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实验和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吸引中国企业参与农业技术合作。加强与中国农业技术的企业学术交流和培训工作,开设农民教育和培养机构,针对苏丹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的特点,采取专门举措培养农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彬,王辉芳,李荣刚. 中国与苏丹农业合作现状与对策探讨[J].世界农业,2012(1):83-85.

[2]蒋和平.苏丹农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 世界业,2013(6):62-65,74.

[3]贾焰,徐继峰.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建设的研究[J].世界农业 ,2015(08):20-25.

[4]齐剑,赵福成,卓焕标,武艺.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苏丹农业投资合作的思考与对策[J] .世界农业, 2019.

作者简介:萨玛(SAMAH MOHAMMED ELHASSAN),1989年生,籍贯:苏丹,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