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小麦种植面积广阔,产量比较大,作为人们食用的重要农作物,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小麦的用途广泛,可以作为一种谷物食用,也可以将其磨成面粉,之后制作成饼干、面条或者是馒头、包子等食物,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市场的欢迎。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对于种植技术已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在种植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来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防止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对于小麦的产量造成的影响,本文针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一)小麦的选种
实际上,小麦的选种对于后期小麦种植极其重要,在选种时,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结合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以及气候环境因素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思路,选择相对应的优质小麦品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麦的产量,并且让小麦在种植和生长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病虫害性能。在小麦品种选择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结合小麦种植地区的气候因素以及土壤环境,对种植的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后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建议,并且选择一些优质的小麦品种,这样才能够保证小麦品种在播撒之后得以成活,让小麦在幼苗阶段就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能。在选种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选择的品种进行妥善的处理,对小麦的种子进行科学的晒种以及拌种,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晒种是将小麦的麦种进行太阳照射,完成紫外线杀菌的工作,在完成晒种之后,可以使用适当含量的生命素浸泡小麦的麦种,并将其进行搅拌,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达到防控病虫害的问题,也能够让小麦更具生长的活力。
(二)小麦的整地环节
小麦的种植需要在土壤深松的环境下生长,同时要保证土壤中的肥力足够,让土壤中的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更加充分,为小麦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实际播种小麦作物之前,先要对种植的土壤进行深耕作业,了解在种植区域的情况,对土壤进行全面的平整和深耕,清除区域内的杂草和其他的垃圾。完成整地工作之后,使整体土壤的平整效果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再结合土壤的情况去确定水分补充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保障补水的成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水肥管理提供方便,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先进的蓄水设施和浇灌的技术方法,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的难度,让土壤的生长环境更加稳定良好[1]。
(三)施肥技术
在小麦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施肥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重视,在施肥之前,先要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肥料的配比状,再根据小麦的目标产量以及小麦生长过程中对于养分的客观需求,调整肥料的使用量和肥料的比例,让肥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证小麦达到高产的目标,降低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小麦生长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使整体施肥环节更加科学合理。
(四)田间管理技术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来了解小麦的实际生长以及发育的状态,了解小麦种植过程中产生病虫害的概率,以及出现的一些病虫害问题。田间管理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会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加强重视,从小麦最开始种植到小麦最终收获和成熟,做好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小麦未成活的区域以及小麦成活的情况,对未成活的区域进行及时的补苗。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发现了杂草的存在,则需要立即开展除草工作,防止杂草和小麦争夺养分,而导致小麦的产量受到影响。小麦的种植密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小麦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长势,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发现出现了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追肥处理,使氮磷钾元素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安排。在小麦的中后期,还需要关注小麦拔节期的水肥管理工作,并在不同的阶段调整小麦生长土壤的肥力,为小麦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一)物理防治技术
在小麦成长过程中,采取物理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使用物理防治技术首先是需要在田间管理环节清除小麦田地中出现的杂草问题,让种植区域的通风效果更好,破坏有利于害虫和病菌生长的环境,使病虫害问题发生的概率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小麦种植过程中,一些害虫具有趋光的属性,因此可以通过在田间布置杀虫灯(如图1)、诱捕色板的方式来诱杀这些害虫。一般来说,小麦害虫会产生到5~10月,因此可以在5月之前提前布置杀虫灯,让小麦中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概率更低。
图1 杀虫灯
(二)化学防治技术
小麦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以及白粉病,需要小麦的种植和管理人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气候因素以及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来进行早期的预防,并且在病虫发生之后,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理。比如说,如果在小麦抽穗环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就可能会导致小麦遭受白粉病的影响,在阴雨天结束之后,要及时去小麦生长的田间喷洒烯唑醇,并根据这些农药的使用说明来对其进行用量的控制和调整,使小麦的种植效果更好[3]。
(三)生物防治技术
针对小麦病虫害问题进行生物防治时,要尽量选择小麦害虫的天敌物种,对小麦虫害规模进行及时的控制。如果要灭杀蚜虫,就可以引进寄生蜂或者食蚜蝇等,从而降低蚜虫(如图2)对于小麦造成的破坏。采取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和减少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使整体小麦种植的绿色效果更强[4]。
图2 小麦蚜虫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麦作物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产生是客观的现象,如果要达到小麦的高产目标,就需要从最初开始种植到小麦最终收获,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种植技术方法,加强病虫害的预防,体现出种植管理的有效作用,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小麦种植和成长的环境,提高小麦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孙存旭,何海波.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10:77+80.
[2]沈小燕.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06:57-58
[3]葛拴云.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09:67+69.
[4]姜淑芳,明淑莲.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