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持续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际间贸易摩擦不断深化,全球贸易复苏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伴随信息革命浪潮快速发展,引领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数字经济作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化转型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因此,数字化转型可以引导并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外贸易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保障就业、缓解国家能源资源瓶颈、加强国际间合作具有重大贡献。我国对外贸易40年来,对外贸易不断开拓新格局,实现历史性跨越。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规模较2020年增长21.4%,达39.1万亿元,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我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同时,“一带一路”、全球电力系统建设、金砖国家等的发展,使我国外贸产品销售数量不断攀升。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资源系统的进一步制约、传统外贸原有的效益逐渐降低,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存在。
2019 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商产融合为主线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推动企业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由此可见,对外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2021年我国出口贸易虽表现出强劲韧性,在新冠肺炎背景下逆势上涨,但是传统外贸企业的发展制约问题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以高科技行业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外贸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但是大部分外贸企业仍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缺乏核心技术,接单和销路均受到较大影响。
(一)外贸企业成本大幅上升
随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因素影响,外贸企业利润、成本呈此消彼长态势,低端产业链制造的外贸企业出现订单减少、芯片成本上升、大客户采购不活跃等问题,受到的冲击最大。外贸企业绕不开物流运输成本。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情况下,运输及仓储成本攀升,造成企业利润急速下降。同时,物流不畅通导致出口订单的违约率上升,造成出口企业接单量减少。除了物流成本外,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困扰着诸多外贸企业。《2022年3月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由于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外贸业务发达地区的集运仓储、物流运输、港口托运出现承压问题,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够顺畅,平均发货时间由2021年11月份表现最好的29天延长至31天。
(二)外贸企业出口量减少
由于传统的比较成本优势,外贸企业出口量一直较大,但其主要外贸产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贸企业在制造业产品出口的获利能力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式较好。同时,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企业的人工成本优势下降,而东南亚国家因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获得竞争优势,从我国传统外贸企业中分得一杯羹。
因此,从整体来看,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虽然对外贸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但外贸企业自身经营存在问题也不能忽略。外贸企业只有通过努力转型、推陈出新,积极打造数字化赋能转型之路。
二、中国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与传统的实体经济走向融合,各行各业也在不断探索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经济作为扩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可以推动传统产的转型升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力量。但是由于数字化转型作为新的领域,目前没有成熟的、统一的流程和规定,为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企业转型与创新意识落后
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迫使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东南亚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随着大数据、新能源等新一代科技产品迅速发展,而我国外贸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意识落后,对数字化的理解也不具有统一性,致使发展路径不明确。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改变时,由于自身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差,更不愿意轻易尝试数字化转型。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大多数外贸企业仍以传统线下营销模式为主。
(二)企业销售模式单一
外贸企业由于其进出口的特殊性,除了和普通企业一样需要面临国家政策变化下,还需要清晰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在获客途径上,除了原始积累的客户,主要是通过线下会展的途径与海外企业建立合作模式,取得订单。线下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生产企业无法直接了解海外市场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对自身品牌进行展示,获客渠道的单一是国内外贸企业缺乏活力,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三)企业短期获利困难
由于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一套具体的顶层设计指导,很多企业无法在短期看到回报,且长期效益难以预测,因此外贸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动力较低。此外,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企业投入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巨大,在目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尝试。
三、中国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成长路径分析
(一)设计数字化转型顶层架构
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销售模式,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目的,完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设计方案。首先,挖掘企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存在的问题,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对流程节点制定标准化要求,厘清各部门业务环节的内在逻辑。其次,科技部门运营数字技术,建立流程系统,对企业销售情况、运营状况等进行分析,打造数据挖掘、需求匹配、决策分析等多功能数字系统,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第三,部门协同联动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系统设计运行应落到实处,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反复调试,切实提升部门间流转效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二)搭建外贸企业数字化体系
在数字经济时代,要通过数字技术加快与外贸行业实现融合。一是建立政府扶持体系。各地区应大力推动数字产品的出口,给予企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提供信用保险服务,建立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二是搭建交易云平台体系。利用直播讲解,立体模拟成像、VR技术进行商品展示,让客户能够更直观、全面的了解产品,通过大数据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及客源搜索,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多销售渠道,在新冠肺炎反复的背景下,线上销售将逐渐成为主流,销售模式也逐步从面对面到屏対屏的转变,提升订单销量。通过云平台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升外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三是健全配套合作体系。外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仓储、信息、资金等核心要素。外贸企业应重视物流运输建设,从货源采购、运输决策、仓储管理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助推外贸企业发展。四是资源集中。对外贸易跨境物流产业上下游高度密集,平台应对所有关键物流节点和服务进行资源整合,提升物流效率。
(三)推动企业数字化分期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分为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主要集中在海外出口产品的制造、营销及协同整合要素方面。
初始期的企业主要以产品智能化制造为主。首先,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外贸企业应不断加大高新科技设备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其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云平台,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本增效。
成长期的企业主要以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为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品牌维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高质量产品,推广企业品牌,拓宽企业外销渠道,在企业具备一定的客户基础和抗风险能力的前提下,进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成熟期的企业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依托大数据精准进行客户营销画像、了解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定制化管理。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供应链管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与上下游贸易伙伴形成战略性合作,提升整体外贸行业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四)培养外贸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随着数字技术与外贸行业的逐渐融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 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同时具备数字化技术和外贸行业经验。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其实是外贸行业人员思想和能力转型的过程。首先是搭建政产学研用的平台,外贸企业应根据对人才的需求,积极与高校进行合作,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同时,鼓励高校人才进企业,将科研理论成果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中去,将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提升人才保障水平,吸引数字化人才从事外贸行业,通过人才带动,提升外贸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推动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发展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打破时空、地域限制,规避了供需双方交易不对称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外贸交易效率,为各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要切实落地跨境电商发展政策,建设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扩大海外仓数量,完善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整体规模已经达到14.6万亿元人民币,过去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同时,传统外贸逐步向线上转移,2021年跨境电商整体渗透率达到40%,渗透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外贸企业应重视电商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感、云计算等现金技术,实现仓储自动化、机器人分拣、无人机和自动驾驶传输等智能化操作,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
外贸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聚焦跨境电商线上展会,打破地域限制进行外贸交易。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电商展会开展,传统外贸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打造自身本土化品牌,与境外开展贸易互动。
四、结语
后疫情时代,外贸企业出口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同时,也为跨境贸易带来注入新的成长动能与上升空间。随着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及其配套物流设施日趋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推动传统外贸企业向数字化外贸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创新意识不足、销售模式单一、短期获利能力差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跨境贸易的数字化发展,建议企业从顶层设计、数字化体系搭建、数字化阶段转型、数字人才培养、跨境电商发展五个方面探寻数字化转型成长之路,助推我国外贸行业从粗放型到精细型,重塑我国外贸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