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互联网+”技术得以深入发展的根本,农业通过引进“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方便条件,推进了农业的精准化发展,对原本农业生产中,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下,农业依靠互联网技术在很多方面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暴露在现实生活当中,亟需解决。首先,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虽然农村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交易的单数逐年增加,电子商务也正稳步发展,但是发展进程极度缓慢,农村的青壮年一部分深造学业不在家中,一部分要去出城打工,不选择留守农村,年轻一代人员的流失使得农村的互联网技术没有足够能力的人员去学习,导致农村技术的更新步伐缓慢。其次,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互联网技术虽然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但是发展的时间并不久远,一些偏远山区或者农村地带对互联网知识掌握不多,文化水平无法达到网络技术使用的层面,因此对于依靠互联网手段进行交易的数量并不多,甚至不选择这种交易模式。从这些地区的卖家角度来看,实体商品能够实现物品和现金的当场交换,而网络销售不仅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收益进度延缓,不符合卖家的短期收益心理。从买家角度来看,与网上的虚拟图片相比,他们更喜欢当面考察物品的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统筹整合农业资源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农业的经济发展要合理的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进行农业资源的统筹整合。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部分优质农产品已经能够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受到了诸多外国消费者的追捧。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整合农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向着高端产品的方向奋发图强,打破传统的农业行业只能以出售生活必需品等低端产品的现状,争取在市场中获得有利地位。
(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而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不可避免的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地区想要改变人口的输出现状,就必须努力的发展农业经济,改变现有的传统的经销模式,要让农村人口认识到本地经济发展的可观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本地人员不流失的前提下,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员进行补充,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创设帮扶农民培养成技术人员的培训机构,由当地政府向上申报帮扶政策,尽快的贯彻落实,聘请一定量的专家学者来进行知识的面授,或者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学习平台,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网络连接向大家传授知识,随时随地的进行互动答疑,切实解决农民对知识的陌生问题,并对农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逐步达到技术人员的水平。如何考量农民成为技术人员,就需要认证考核制度,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引导农民能够完成问题答卷,最终持证上岗。另外,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打造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农业人员之间可以共享农业科研数据,进一步提高人才的文化实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1]。
(三)线上线下搭建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电商行业的新兴及快速发展就是互联网普及状态下的产物。电商之类的网路营销平台为农产品的推广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渠道,拓展了更充分的发展空间,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软件为媒介达到与卖家沟通交流的目的,互动性明显,而且对同一产品可以货比三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作为卖家一方的农户可以上传自家产品的图片,通过电商媒介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从而为更多消费者所熟知。例如,农户可以在学会电商平台操作等准备工作做好的前提下,进行带货直播,通过直播过程中向观众们介绍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和亲民的价格,以及富含的营养价值将产品进行系统的推销,提升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其次,农户除了进行线上的宣传以外,还可以进行线下销售平台的构建,比如可以与当地的餐饮业进行商务合作,打造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营销策略。消费者们通过餐饮方的宣传和特色来展现认识农产品的价值。销售平台普遍会设立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已经购买过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对产品的体验,进行好评和差评,为还未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第三方的参考。
(四)利用自媒体形式推广产品的传播
种植人员们除了通过电商手段依托淘宝、京东进行直播带货之外,种植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创建属于自己的营销号,拍摄短视频和图片介绍留存在网上供网友查阅。这种方式和直播比起来,更具有留存性,直播完成后,可能后来的消费者没有听到讲述而忽视了产品的购买,但是视频的热度时刻都在传播,无论何时消费者都可以查阅到视频信息,提高对该产品的认识。例如,可以在视频制作上增添一定的乡土情怀。在外地工作,回不去家乡的奋斗者有很多,他们可能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家乡的特产了,如果他们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从视频人员的口中得知了这种带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很容易勾起人们埋藏在心底的乡土情结,尤其是对老一辈人们更具有吸引力,会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促进产品效益的提升。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化
想要快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比如在进行农产品的预种植阶段,耕种人员可以采取科学技术,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各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温度条件进行综合性的测评,根据分析最终数据和种植参考建议来制定各耕地的种植物品种,并且可以采用科学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培养,省去了大块的时间和人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达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进行,由此提升农产品的产品质量,进而创造更多的商业经济价值[2]。比如,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却赶上了当地干旱的气温条件,为了保证玉米幼苗的良好生长,种植者就要及时的对耕地进行浇灌,但是如何控制好浇灌的时间,和具体的水分,全靠种植者多年的经验来掌握,具有很大的误差,如果没有把控好,不仅会造成水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可能会导致幼苗生长延缓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种植者就可以采用喷灌的浇水方式,利用电子设备,对喷灌的浇水范围、时间、流量进行具体细致的把控,达到最大程度的节约,不需要人力进行看管,节省了很大程度的劳动时间和精力。
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农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农业生产者根据技术的学习、电商和自媒体的使用、资源的整合统筹以及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畅,雷宁.“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4):106-107.
[2] 张云忠.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