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唐爱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爱国 ,. 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J]. 中国中医药,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027.
摘要:
分析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临床预后。方法:将6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纳入研究,其均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以双盲法分为2组,其中采用手术治疗的34例归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2.35%,而实验组则达到了97.0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实验组为5.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正骨手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预后
DOI:10.12721/ccn.2022.157027
基金资助: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加上骨骼钙质的流失,很容易发生骨折,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就是常见的老年骨折类型,在临床上具有高的发生率。该类骨折的特点是愈合周期长,加上患者多为高龄,且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使得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1]。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是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大,加上手术费用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重,因此该方法的接受度较低。除西医手术治疗外,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法也比较多,如中医正骨手法,不仅创伤小,治疗费用也低,为探究其治疗效果方[2]。笔者将我院6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探讨了中医正骨手法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8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纳入研究,其均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患者均符合桡骨骨折诊断标准,并属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均由影响学检查确诊,排出开放性桡骨骨折患者,或者合并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于本此研究,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3]。以双盲法分为2组,其中采用手术治疗的34例归为对照组,性别为女20例,男14例,年龄为60~80(68.10±2.41)岁,病程为1~4(2.80±0.42)h,致伤原因:14例为跌倒、18例为高空坠落,2例为车祸;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性别为女19例,男15例,年龄为59~79(66.24±2.38)岁,病程为1~3.5(2.69±0.41)h,致伤原因:15例为跌倒、16例为高空坠落,3例为车祸。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组内3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采用臂丛麻醉,在麻醉起效后于患者的桡掌一侧部位进行切皮,以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端,然后需要整复桡骨干后端骨折部位,对尺偏角和掌倾角进行恢复,使得关节平面保持平衡,在恢复骨折端解剖关系以后,采用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完成手术后逐层缝合切口,并用石膏进行外固定,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固定6~8周通过X片确定愈合情况,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解除外固定[4]

实验组:组内34例患者均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治疗时采用的麻醉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患者需取平卧位,让助手握住患者的肘部,使得患者的前臂保持旋前位,然后由术者和助手分别于腕部和肘部同时用力,进行对抗牵引,使得骨折断端分离开,接着由术者瞬间加大对患者的腕部背伸的力量,接着快速让腕部到达掌屈尺偏位,并与尺桡骨远端尺桡侧用力进行相互对挤,将分离的桡骨远端恢复到原位。在骨折部位恢复到机体原本的解剖位置以后用石膏进行固定,确保患者血量畅通,不会受到任何压迫[5]。同时给予患者中药辅助治疗(1~33d)所用药物主要是消肿化瘀,具体处方为赤芍、熟地黄、青皮、当归各9g,鳖甲(药用)13g,制乳香、川穹、没药、泽兰叶各6g,调和4匙蜂蜜,每日煎服1剂,分3次服用;2期(34~67d)主要是接骨续筋药物,具体方药为黄芪、当归、桑寄生各11g,生地黄15g,白芍10g、地鳖虫、五加皮、骨碎补、续断各8g,威灵仙7g,同样需要调和4匙蜂蜜,每日煎服1剂,分3次服用;3期(68~100d)给予舒筋药物,具体方药为威灵仙、桑枝、没药、乳香、透骨草、海桐皮、三棱各25g,用水煎后进行熏洗,1日2次,每次半个小时[6]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疗效评估标准:治疗后骨折部位完全愈合,且无畸形,患者腕关节功能也基本恢复,则为显效;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良好,但是患者的腕关节活动以及握力均受到轻微的影响,则为有效;患者的伤口虽愈合,但是腕关节活动受限明显,甚至出现了疼痛情况,则表示无效[7]。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有局部感染、关节僵硬、肢体缩短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25.0 实现,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和%的形式表示,并通过t和x2 值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 ,则表示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2.35%,而实验组则达到了97.0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预后治疗效果(例)

截图1738895380.png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对照组有3例肢体缩短、3例关节僵硬、2例局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实验组有1例肢体缩短、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5.88%,组间差异显著(x2=4.220,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若治疗不及时有效,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因此在治疗时不应该单单考虑局部骨折的问题,还应该考虑患者身体的健康情况,尤其这类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应该慎重考虑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防发生医疗纠纷。

手术治疗骨折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手术创伤大,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同时还会对桡骨远端骨折周围的血运造成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能力。加上老年性患者的生理特点,存在骨折愈合迟缓的情况,即便骨折部位已经愈合,患者很可能会要求二次手术将骨折端内固定物取出,而这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压力,并且也会增加治疗费用,因此患者的接受度也比较低。中医正骨手术治疗骨折的历史悠久,早在《世医得效方》中就有相关记载,手法整复的实质是恢复被破坏的骨骼解剖关系,根据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法进行复位,而复位后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以及是否遗留有残疾,都和复位手法有直接的关联。本次研究探讨了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预后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2.35%,而实验组则达到了97.0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实验组为5.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相较于手术治疗,中医正骨手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预后效果更优越。需要注意的是闭合复位操作是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关键,要确保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整个复位操作过程中就必须要保证有成熟的正骨手法,本次研究中有辅助中药治疗,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但如果不和复位操作不当,很可能就会引发愈合错位的情况出现,所以说中医正骨是否成功复位,将对治疗的整体疗效产生主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耘. 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12(14):100.

[2] 卢军.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29(13):120.

[3] 佟玉廷.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估[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11):166.

[4] 杨承强.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运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的临床观察[J]. 饮食保健, 2019, 6(008):44-45.

[5] 许睿.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1):46.

[6] 雷利生. 中医正骨手法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治疗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35):75-76.

[7] 秦辉东. 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8, 37(5):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