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华道统思想融入高职思政教学之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李雪莲

泰国格乐大学,泰国曼谷,10220

摘要: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政治背景下,本研究旨在从中华道统思想的内容、特征及发展历史等角度,深度结合《思想道德的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内容,改变教学切口,发挥中华道统思想的时代魅力。高职院校近年发展迅速,应该着重抓住高职院校发展的伟大契机,深入高职院校,在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时,融入中华道统思想,起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中华道统思想;思政
DOI:10.12721/ccn.2022.15704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全面加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和历史使命。中华道统思想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庞杂、特征突出鲜明,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中华道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此,中华道统思想的发展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和每个时代精神的本质。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为了使中华文化展现出不朽魅力,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风釆,我们有必要深层次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光辉、精神理念、道德标准,并综合新时代的要求,做到以继承为基础勇于创新。因此,深入挖掘中华道统思想内涵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通点,积极探索中华道统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教学方式,围绕中华道统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知识点、重难点,更大程度地发挥中华道统思想的时代价值和魅力。中华道统思想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访谈法。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想要获得的信息,设计出访谈提纲初稿,再征求有关专家、学者以及被访谈者的意见后修订完成访谈提纲。本次访谈对象为泸州市A职业院校教师、教授、学者等,通过半结构型访谈,了解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本内容,结合中华道统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积极融入中华道统思想于该课程中。

(二)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通过现场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对四川A职业技术学院的8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正式施测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81份问卷,剔除规律作答、不完整作答、异常值、极端值后有效问卷745份。本研究把问卷调查分为3个部分。调查问卷中的1-5题是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和当前所学课程。其中学生专业分别文科和理科,年级是大一、大二、大三共3个年级。其中问卷发放大一大二各300份问卷,大三200份问卷。问卷的6-12题主要涉及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态度、受思政课的影响程度。13-15题是调查学生对中华道统思想的了解程度和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程中的教学建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问卷的第一部分中,针对于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调查结果如下。根据思政教学的相关安排,在高校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的讲授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则根据学生的课表安排往往以大课的形式进行集中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的讲授则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或者是大二的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的讲授与上面所讲的相似;大三学生已经进入企业实习阶段,并没有实际课程,但是可以根据他们以前的上课经历作答。

问卷的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

image.png

问卷第三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

image.png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当前的思政教学仍然是持有肯定和积极态度。问卷的第一部分首先是确认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象都是在校学生,且均受过思想政治类课程学习。因此,他们是可以作为此问卷研究的调查对象并且对本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其次,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具体细化问卷对象对于他们对于思政课程的喜爱程度、思政课程的重要程度以及希望采取的改变教学方法措施等相关问题。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非常满意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认为在生活中该课程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85.91%的调查对象表示对本课程非常喜欢。对于当前的授课方式,有部分调查对象仍有意向,希望可以在平时的授课中丰富教学方式。在学习第五章内容时,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老师的讲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思政课程的讲解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或者讲解过于浅显。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研究对象是比较肯定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希望可以丰富授课方式,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此增加课程魅力。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深入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问卷中大部分研究对象对于中华道统思想并不没有深入了解,但是根据丰富教学方式的角度,研究对象大多数希望可以将中华道统思想融入当前的思政课程中,并且对于传统文化的中华道统思想这种新的观点和知识具有很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94.09%的同学希望在第五章讲解中可以多用一些生活案例。91.28%希望教师可以更深入到文化溯源,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深入讲解。综上调查研究,本研究可以在改变授课方式中增加中华道统思想的内容,从书本中找到可以更加深入讲解的知识点,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教学内容和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访谈结果简述

本研究访谈对象均是高职院校担任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专任教师。访谈结果显示,尽管各位教师的教学时长不一样,但是对于该课程的第五章内容来说都是比较难以讲解的,第五章内容比较繁杂,也是老师和学生可以谈论的重要环节。

其次,对于该课程的讲解,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教师仍会在讲解深入程度、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等方面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

第三、对于中华道统思想的了解和深入,大部分教师只是有一个比较浅显的认知,只有少部分教师比较了解中华道统思想相关内容。在对中华道统思想了解的基础上,大多数教师结合第五章的教学内容可以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将中华道统思想融入教学。最后,大多数教师认为将中华道统思想融入第五章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教师们在对实践中的具体建议主要集中于融入方式和切入点,另外就是对中华道统思想的全面系统理解,这对于本研究的实际建议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综上,教师们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意见是本研究的重要参考内容,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建议及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之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将中华道统思想富含的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培育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滋养师生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建设也能够吸收经典文化的精华,创造浓厚的文化培育人才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益补充。高职院校近年的新增数量逐渐增多,高职院校在审视自身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考虑融入中国特色的中华道统思想,比如在教学建筑、景观设计的名字和寓意都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因素,营造一个氛围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建筑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一直是大多数建筑师秉持的设计理念。将中华道统思想融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要求在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吸收借鉴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学校地理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工程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要结合本校的历史文化、办学专业特色、地理位置、标志性较强的事物及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装修和布置,让校园建筑的每一面墙,校园建设的每一条小路都有独特的人文特色,发挥育人功能。比如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就很好的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将校园自然风景与人文底蕴完美结合。特别是武大校园中最美观雄壮的老图书馆,以皇冠形仿故宫建筑,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大门上方还有为“周守藏之史”的最早“图书馆长”老子雕刻像。老子雕刻像不仅传递着其核心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性和教化性,而且具有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功能,是校园环境中有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有效的载体。还有文学院的屋顶翘角,意为文釆飞扬,法学院的屋顶则是平角,意为法力严肃,还有特色建筑老斋舍,仿布达拉宫琉璃瓦建筑。校园基础设施的建筑风格、布局、装饰、命名,使基础设施本身成为传统文化符号,在学生认知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重视学习中华道统思想等传统文化的课程安排。《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指出,我国致力于在2025年全面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高职院校飞速发展且功利性渐强的今天,学生学习中华道统思想等优秀文化的机会逐渐减少。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多开展优秀中华道统思想等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在备课环节尤其是撰写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案时,要注重引经据典,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作为重心的教学形式转化成学生为中心,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将中华道统思想融入日常教学,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应该多举办关于中华道统思想等相关的学术讲座。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环节中,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大学生发散思维以及独创思维的优势,通过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将大学生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殿堂,感悟中华道统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从而激发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学习并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中华道统思想等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三)开展实践教学经验,建立实训基地。文化教育基地是保护优秀文化,宣传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文化基地可以触发人们的历史文化记忆,时刻展示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精神气质,这也是青年一代各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教育源泉。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基地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存在着数量少、保护力度不够、质量不高等缺点。但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孔子学院以及相关的孔子礼仪文化学校、纪念堂、博物馆、展览馆、遗址和墓地园陵等,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彰显中华历史文化魅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开拓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分挖掘中华道统思想文化政治教育资源,在展示和挖掘道统思想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当然,在此建立教育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学校也离不开当代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学校的领导层在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授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历史背景与具体展品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联系,阐释相关展品的思想内涵、政治价值、道德品质,使学生深刻体会背后的思想道德意蕴,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四)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学习中华道统思想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和完善。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在提高自我品格的同时,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在课堂学习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省自身行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去感染他人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泽婷与许静婷(2017)。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以第五章为例 。教育观察,2017(6),83-85。

[2]邓秋柏(1999)。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付建舟(2011)。《浙江潮》与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州学刊,2011(04),234-238。

[4]正银凤(2021)。革命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教学新视,2021(20),70-72。

[5]刘欢与王云瑞(2021)。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14-115。

[6]佘双好(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历程和发展走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DOI:10.19865/j.cnki.xxdj.2021.09.002,8-14。

[7]辛玉玲与宋大伟(2012)。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创新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03),68-70 。

[8]张司南(2017)。试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学中引入情景剧的探索与实践。教学平台,2017(35),36。

[9]赵黎娜(2019)。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践探索——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4),113-115。

作者简介

李雪莲,性别:女,出生年月:1981.12.16,籍贯(具体到市):四川省达州市,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