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并加速了全社会数字化变革的进程,尤其是自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生产生活对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大加深,数字化应用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用户隐私窃取、网络诈骗等活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正常的通信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阻碍了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市场的发展活力。这就要求,在对个人信息数据合法合规进行采集后,无论是企业或是平台,必须对这些数据严格保护和管理,绝不能让它们在网络空间随便买卖,甚至流转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工具。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为了避免电信诈骗涉及更多群众,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此需要一个能够为每位客户钱款编码的“DNA”并且可以实时监控人们钱款流动状态的保护器。
(二)研究内容
第一,防骗。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从2000年新千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许多技术人员和一些平民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二,保护。尽管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个人钱款也未必能及时追还。因此从根源上就要着手严控钱款的流动状态,防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不法分子欺骗。从目前局势上来看,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也在不断传播,因此我们在提高警惕性的同时仍需要一项钱款“DNA”系统辅助我们实时监控账款的流动状态,再次给个人账款加上了保护器。
第三,预防。众所周知,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关键在于人际交往,诚信是其中的基本规则和社会公德,唯有践行诚信,整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可以说,电信诈骗是对社会诚信、社会秩序的一种威胁。为了彻底铲除诈骗的土壤、构建诚信社会,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规则体系,明确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用规则的约束力来推动诚信价值观的弘扬。同时加强制度规则的执行力,依法严厉惩治电信诈骗等各类失信行为。
第四,科技。此项系统对人们钱款进行编制“DNA”,赋予其独有的“生物密码”,有效打击不法分子欺诈人民的行为,更具可操作性,稳定性,能从根源截断不法分子获取钱款渠道。如今, 随着“互联网+ ”、智能制造、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非常突出,以致新的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使密码技术面临更高的威胁和挑战。尽管生物密码技术不能解决所有安全问题,但是生物密码技术正推动着经济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三.研究的方式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根据《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的结合》项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
(二)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法以高效性、客观性、广泛性地反映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地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势依旧严峻,也更加突出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发挥的重大作用。在参与调研的近2400名大学生中,68.7%的受访者称了解金融诈骗,47.4%的受访大学生称自己或同学遭遇过诈骗,其中约两成金钱损失在5000元以上,当前大学生金融防骗形势不容乐观。
(三)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项目通过采用探索性研究法进一步探索钱款“DNA”与数字经济的有机融合。
四.研究的成果
(一)创新技术发展
通过收集整理了各种资料文献,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地新时代,经济安全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我们仍需要创新科技。生物技术中具有创新活力、发展动力、成长潜力的技术门类,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活跃力量,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制高点。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结合。
(二)受骗人数所占比例。
在所有诈骗类型中,交友类诈骗占比最高,达41.3%,受害者中男性占比较高,占70.3%,90后的手机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36.4%,是不法分子网络诈骗的主要对象。受骗者中“80后”“90后”占比高是因为该群体大部分人受过良好教育,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信息获取渠道丰富,但面对精心设计、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络骗局,仍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辨识能力。“00后”受骗人数同比呈现上升趋势,是因为此年龄段多为在校高中生、大学生,该群体正处于物质、精神需求高速增长期,社会经验缺乏、防骗意识不强,更容易落入诈骗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
(三)进一步了解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结合。
通过本次项目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密码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技术,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将会为人类财产安全加固屏障,为经济领域赋予活力,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该项目注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屡禁不绝,冒充公检法、电商客服等诈骗钱财,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近年来,虽遭多部门持续打击,但是电信诈骗仍然花样迭出、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诚信社会的构建。
第二,此项系统对人们钱款进行编制“DNA”,赋予其独有的“生物密码”,有效打击不法分子欺诈人民的行为。更具可操作性,稳定性,能从根源截断不法分子获取钱款渠道。
第三,该项目更具准确性、独一性。通过为每位人民的钱款编制密码“DNA”,使其钱款的流动状态可具稳定控制,在巨大金额的转出时更具严格性,因此更加保护了人们钱款的流通,极大遏制了不法分子的交易,使钱款交易更有保障性。
第四,该系统的设立,稳定人们钱款的流通,极大遏制了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促进了社会诚信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建设积蓄力量,前景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六.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项目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我们项目小组实地调查取样小。项目研究借鉴的理论书籍较少,影响项目的深入研究。研究的时间跨度不够长以及研究的方法较单一。
在接下来的项目研究中,我们会加强对项目的广度以及深度研究,借鉴多方意见及书籍记载,多实地考察,扩大调查取样。
七.建议
加强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力度,充分利用账款“DNA”,使其为电信网络诈骗、货币资金流动等经济领域注入活力,为人类财产安全赋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信息识别能力,保障个人隐私,避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反诈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自身反诈防骗能力,同时也要发挥青年影响力,做好反诈宣传。积极推动生物密码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岳峰,左旺盂,张大鹏.掌纹识别算法综述 自动化学报2010,36(03): 353-365.
[2]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自动化学报,2016,42(04):481-494.
[3]李鹏,田捷,杨鑫,时鹏,张阳阳.生物特征模板.软件学报2009,20(06): 1553-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