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四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错误成因及解决对策探析

赵俊强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100097

摘要: 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授课方式,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逻辑思考,并且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四年级数学;计算错误;方法探析
DOI:10.12721/ccn.2022.1571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数学体系和逻辑性都很强,学生们必须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未来更上一层楼。数学是以计算为基础的,但是由于学生不认真的计算和阅读,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计算失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需要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根本原因

(一)学生的注意力不足

四年级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但缺乏持久的关注。所以四年级学生在遇到未知的问题时,都会有一种探究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学生的这个特点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缺乏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四年级学生则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认识。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解决他们的数学问题,而他们自身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不足,所以他们的计算结果也不太准确。

(二)教师教学方法需要改善

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越来越广,现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采取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仅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传统的解题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尽管学生对未知的东西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教师并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而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对个体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同学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计算是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做题之前,都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以确保最后的结果。但是,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做好计算的习惯,除非是特殊的题目,不然的话,他们是不会去做的。其次,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写好的字,这样可以提高考卷的识别率。然而,一些受试者在学习中没有认真练习自己的写作技能,从而使他们的题型识别度降低。由于不认识草稿纸上的计算结果,学生们自己也会在考卷上搞错答案。而且,老师们也有可能因为他们的试卷不够好,错误的答案。

二、解决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具体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做题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运算准确率的关键,也是掌握数学能力的关键。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想把学习中的不正确因素纠正过来,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检查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将数学运算中的误差降到最低。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和作答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试题的认真审题习惯,正确把握考题的要点和突破口,并根据切入点来决定解题方法。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要使学生的书写得干净、清楚、完整,不能因为思维不全、字迹潦草而导致计算失误。第三,要养成做数学运算、验算的习惯。在计算题的时候,学生需要先在算术纸上做一些简单的运算,然后再开始做练习。

比如《乘法分配律》,四年级上册的一道题,是85×82+82×15的题,老师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的时候,会给他们一些建议:一是每个步骤都要有相应的分数,让他们把所有的步骤都写出来;第二,将所使用的计算规则写在主题或相应的步骤旁边;第三,要求同学完成作业后,把计算过程中所用的手稿纸连同校验程序一起交给老师。

(二)改善老师的授课方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运算定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将数学原理具象化。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法则等知识制成精美的课件,并用色彩鲜明的图形和形象的实例向学生解释计算法则的含义。

(三)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模仿,教师的教学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对板书的书写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的规范,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眼就认出老师所讲的内容。每个知识点、每个例题都要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并对运算符号、特定符号进行严格的规范,为培养学生的书写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运算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领悟;

比如四年级《小数的加法》,老师要在黑板上写“4.6+2.9+5.4+7.1=?”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小数点的正确书写,然后让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做相应的运算。同时,引导同学们注意到问题的规则和操作规则,4.6+2.9+5.4+7.1=4.6+5.4+2.9  +7.1。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知识,并能有效地利用计算中的知识点,提高正确率。

(四)积极开展强化练习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相应的算术与运算法则,提高其运算品质,就必须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强化训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计算思维,优化运算模型,改善运算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例如,老师要设计相应的问题,给同学们讲解计算的方法,让他们分组进行高强度的练习,最后比较谁的正确率最高,谁的计算速度最快,谁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并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计算的质量。

(五)重视心理辅导,保障计算能力正常发挥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实现教育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错,可以在课后留言、课后面谈、通知家长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及时改正错误的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四年级学生的计算失误主要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教师要从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1]蔡磊. 小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7.

[2]尹素文. 计算错误 怎一个“粗心”了得——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 华夏教师,2017(17):32-33.

[3]吴文婷. 小学数学计算中错误原因及有效防范[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