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刍议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和志先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玉龙完小 674101

摘要: 近年来,利用生活化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教师借助生活当中的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当中,能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实现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生活化理念;小学数学;实践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3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以及头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理性头脑,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利用生活化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此教育情形之下,教师应当思考如何积极借助生活当中的内容,将数学知识融人到生活情境当中,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1]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生活是一座挖掘不尽,取之不竭的宝库,教师要能够从生活中挖掘小学数学学习资源,积极应用课内外知识,让刻板僵化的课程内容充满生活气息。小学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诸多和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包括时间、食物、购物、家庭等基本元素,此类话题本身就和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以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为例,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有的学生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消化知识。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一个知识点出现了断层,很可能就会加大后面的学习难度。这时,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当中认识哪些物体当中存在着“角”,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观察这些带“角”的物体都有什么特征,比如桌角、墙角、剪刀、折叠伞、三角板、支架等。当学生自己在心中建立了角的概念之后,他的头脑当中就会呈现出相应的图形。因此,越是面对低龄化的学生,教师越要有耐心,要让学生自己走进生活,去感知周边物体当中所包含的知识,而不要强硬地让学生被动接受,那样生成的概念将是生硬的[2]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那些知识,它们才会存储在学生的大脑当中,当学生在与生活接触时,这种认知就会变得强烈,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数学情境是将数学知识放入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中,教师经过建设数学模型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显然更加贴合学生的趣味认知习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情境教学则是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中非常有利的一类教学模式,以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为主,引导学生能够积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3]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本章节内容含分数的初步认识只、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每一个数学小节都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小的生活情境,现在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设计教学。教师设计的生活情境是:“你作为一名小厨师,做了一个非常美味的蛋糕,现在如何将蛋糕切成一模一样的8块分给家里的4个人,每个人可以吃到几块蛋糕?”同时,在课件上展示出厨房场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上蛋糕动态切开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思考8块蛋糕4个人分,每个人可以得到儿块?大子上还是采用加减思维思考的,一块块数,最终每个人得到2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除法思维思考,8÷4=2,也可以得到每个人2块的答案。教师可以继续提问:“1个蛋糕分给4个人,每个人吃到几块?”提示学生运用除法思维思考,很多学生得到一个小数答案,认为自己计算错误,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其实也可以表示为:1÷4,由此完成本节课的概念导入。
三、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
组织生活化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次丰富有趣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不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能初步锻炼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生活活动的组织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一种有效丰富,给予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数学知识测试的一个高频考点。教师可以改变教材上的例题形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做一些趣味性改编。教师在学校操场上划定了相距200米的两个点,在这两个点上分别站着两名学生。第1名学生一步迈出0.6米,第2名学生一步迈出0.4米。在教师发出信号后两名学生对向行走。班级内的其他学生从旁观看,他们发现两名学生迈到100步时正好相遇。而教师此时询问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直接计算这一结果。有学生在经过思考后表示:两名学生迈步的长度和两个点之间的总距离相处就是各自要迈出的步数。这一结论直接说出了这一类型题目的内在计算逻辑,教师此时做进一步延伸,将两名学生迈步前进转化为每小时的行进速度,将两名学生同时出发的条件改变为一名学生出发一段时间后另一名学生出发……每一次的改变都要通过两名学生的实际活动演示出来。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建议不同的同学扮演。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要回归生活的良好思维意识。
四、布置生活化数学习题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习题,最终高效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训练。以“解决问题”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数学试题,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位置”一课的数学习题时,可以将他们所熟悉的几个场所作为习题地点,让学生搞清地理位置问题,强化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训练。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所教学的知识融于生活当中,增强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养成理性的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学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7):146-148.
[2]谢斌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J]. 教师,2022(13):36—38.
[3]陈婷婷.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读写算,2022(7):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