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罗康力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400067

摘要: 在普惠金融被引入我国的十余年来,虽然仍存在部分不尽人意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全新的技术是否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转机?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领域上。本文通过数据和理论分析,找到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结合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立的底层逻辑,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是通过何种路径达到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中小企业
DOI:10.12721/ccn.2023.1573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金融行业科技化发展方向的提出拉开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帷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普惠金融体系也被纳入了宏观发展计划中。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合作以进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

数字普惠金融,具体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网等高新数字技术,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服务方面的不足,提高服务精准度以及更高效地进行定制化服务。从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提出到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这十年间发生了质的提升,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实际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其作用已经得到了验证,但研究其通过何种路径达到了如今的效果是很有意义的,其结论可以帮助我们得到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经验,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几乎涉及到各种领域,难以统一管理,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存在,在战略层面一直都得到国家的重视,宏观上保障中小企业繁荣稳定的重要性同样是毋庸置疑的。企业想要发展,即扩大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比,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解决资金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要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对中小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就必须清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在属性限制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固有的内在属性。如领导者的观念落后、信誉较差,企业本身缺乏具有抵押价值的固定资产、信息不够公开,运营方面包括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登记信息与实际存在出入、所有权不清晰等各方面问题。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的现象,这一点也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仅如此,中小企业通常会给外界带来观念落后、信誉差、内幕信息的固有印象,导致对其借贷、交易的成本估算就会远高于大型企业。这些不利的方面使他们在日常经营与发展过程中相比于大型企业必将遭遇更多的困难,这些内在属性是难以被根治的,即便解决了这些问题,外界的固化观念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轻易改变的,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市场背景带来的外部压力

不难看出,不同于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底蕴,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体系的融资过程中是相当不易的,大量的优质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外部因素破产,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出现不利状况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无法高效分辨每一家企业运营状况的情况,但对提出信贷需求地所有中小型企业进行财报分析的成本太高,因此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兴趣并不高。

3、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研发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放眼于我国宏观规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融资困难、成本高的问题不仅仅源于自身的限制,相关政策及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方面,内外部因素在上文也以及做出了分析。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单单凭借政府和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运用来解决。

三、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都因为内外部的限制遭受着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中小企业要想得到高效的发展,缓解融资约束就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恰恰为解决这个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据理论分析,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之后,金融机构所掌握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全面,从而有效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提高服务的品质,进而带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1、缓解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立以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风险、长周期特征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市场业务并没有太大兴趣,中小企业因此沦为了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尾部”客户群体。难以获得合适且有效的金融服务,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更容易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

由此可以假设: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能缓解融资约束。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在于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涉足中小企业市场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出这一基础。一方面是上文提到严重的风险不对称会导致金融机构会为此承担高风险,即便存在少数优质的中小企业,但在中小企业市场中作为整体出现时也会导致期望并不乐观。中小企业市场业务琐碎、收益不高的同时又伴随高风险。另一方面在于金融机构有掌握客户信息的必要,而处理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无疑是一件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融资成本也因此增加。

2、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首先,我们应该明晰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运作机制,它能凭借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建立起信息监测与处理系统,对中小企业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筛选,这就不必像以前一样需要考虑对大量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逐一的数据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财力和时间。另外,借助于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及大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还能够实现对各种中小企业人为的大数据抓取,并通过整合这些数据形成可信的第三方征信系统。通过第三方征信系统可以减少信贷审批时间,这样也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效率。其次,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还拥有着更高效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相比于过去的人工操作,数据化的管理过程使风险评估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过去的这一笔费用往往会作为融资成本由进行信贷的企业自行承担,这笔费用的节省就达到了减少融资成本的目的。

四、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通常企业融资的原因可以归纳为资金短缺以及创新融资两方面。维持运营仅仅是帮助企业度过资金短缺的危险期,企业发展的本质是与时俱进,保证产品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简而言之,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帮助企业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是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

1、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创新能力

当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因为数字普惠金融被拓宽,它们创新融资的可获得性就得到了大幅提高,从而就达到了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目的。数字普惠金融以传统金融服务为基础,通过应用服务场景和先进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等优势对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加以革新,进一步拓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形成如网贷、供应链金融服务和金融超市等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方式,同时基于目前的数字信息技术水平对传统金融工具和商业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实践表明,以小额信贷为代表的诸多新型融资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准入条件宽松、种类多、质量高、甚至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特点恰恰与中小企业风险性创新活动持续时间长、资金需求频率高但金额小的融资需求特征相契合,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而言,原本处处受限的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它们面临的融资障碍被很好地清扫,也使得它们在保证基本运营之余还能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创新活动。

2、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数字普惠金融虽然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都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具有一致性。我国的体制背景和金融市场环境与世界上大部分较为发达的国家高度市场化的特点不同,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在传统金融市场中,企业自身的底蕴、当地政府宏观规划等原因对于其能否获得创新融资非常重要,中小型企业因此在创新资源获取过程中常常受到歧视,而资源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到其创新能力。

五、启示与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金融机构获得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以及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两条路径达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目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改变了金融机构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的方式,使金融机构能获得更加准确的客户信息,不必再像以往一样担心为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服务承担与收益不匹配的风险,也不必担心为处理大量企业信息而付出过高的代价,因此银行逐渐愿意尝试大规模涉足中小企业市场,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

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更合理地分配资源达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由于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的期望收益很难被量化、不确定性极高,这意味着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创新投融资有着远超于于它们普通融资的风险,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进行创新项目投资时将面临缺乏技术人才、资金供给不足以及巨额沉没成本等问题。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的曝光度,解决资金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其它资源。

参考文献

[1]孟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变化[J].中国对外贸易,2020(02).

[2]刘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

[3]张璇,李子健,李春涛.银行业竞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9(10).

[4]周力.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研发影响研究——基于随机效应面板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22(03):30-34.

[5]尹志超,钱龙,吴雨.银企关系、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借贷成本[J].金融研究,2015(01):134-149.

[6]周旸.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小微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20.

[7]聂秀华. 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J]. 西部论坛,2020(4):37-49.

[8]万佳彧,周勤,肖义.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经济评论,2020(1):71-83.

[9]邢乐成,王延江.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J]. 理论学刊,2013(8):48-51.

[10]梁榜,张建华.中国普惠金融创新能否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94-105.

[11]喻平,豆俊霞.数字普惠金融、企业异质性与中小微企业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12):79-87.

作者简介:罗康力(2000—),男,汉族,籍贯:重庆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