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 ”下初中生物特色作业赋能核心素养--以“鱼 ”为例

朱理环 胡颂歌

株洲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生物;特色作业;核心素养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三新背景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度思考和调整。随着“双减 ”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教师从“被动式 ”教学模式中逐渐脱离出来,逐步过度到“探究式 ”教学模式,过重的作业负担已经和“双减”政策下的教学模式不匹配,新的形式新的背景推动初中生物作业变革,特色作业成为作业布置中的关注焦点。初中生物特色作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探究和态度责任,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遗传与变异观等多个方面,生命观念的树立能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生命现象和本质。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建模等方法的应用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批判审视、质疑包容以及提出创造性见解地能力与品格【1】。态度责任是指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地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态度责任关系到知识和能力地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2】

“双减 ”政策为初中生物作业变革提供了契机,但特色作业如何更好地赋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值得探究的关键问题。

1  当前作业问题

1.1 作业量过多

《2022 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被调查的高中生平均睡眠仅 6.5  小时,初中生的睡眠时间平均为 7.48 小时,小学生为 7.65 小时。作业偏多、在校时间过长、课外培训班时间延长,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初中生各个科目作业量居高不下,总的作业完成时间无限延长,睡眠时间不断被挤压,长此以往,免疫力、记忆力降低,不利于身心发展,不利于高效学习。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指出: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校应设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加大作业管理,合理控制学生书面作业量,培养学生自主时间管理观念和习惯,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等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能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能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1.2 作业模式单一

以往的初中生物作业以配套的作业练习为主,形式单一,死记硬背占大部分,注重简单的知识点反复循环练,手段相对传统,这样的作业背景学生思维趋于固化,极易失去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引发学习厌倦。

1.3 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

统一布置的作业面向所有学生,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初中是学生分化较快的阶段,统一布置的作业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而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任务量又太大、完成困难、作业时长过长等问题【3】 ,这样的作业布置模式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

1.4 特色作业设计不合理

初中生物特色作业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完成作业所需的实践条件,导致特色作业完成度低,形同虚设,不仅达不到特色作业育人的作用,还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时间负担,易助长学生对特色作业的消极态度,长此以往特色作业就会变成一个形式。

2 “双减”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生物特色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4】

2.1 目的性原则【4】

新课改背景下,任何研究都应该依据课标,始终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目的,特色作业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每节课时内容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生活实际,针对性的特色作业,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强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2.2 启发性原则

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生物学习兴趣、探究思维以及能力等的启发和点拨是关键,教师设计生物特色作业时,应充分考量具体任务的设置,借助灵活多样的作业,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以达到更好的作业设计效果。教师应思考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探索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帮助辅助学生进行顺利的探究,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启发和帮助中拓展生物学习能力、提升生物学习兴趣。

2.3 层次性原则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学生群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教学过程中因始终遵循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关注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坚持层次性的原则,及时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表现。在此原则上,设计的分层特色作业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作业完成质量。

2.4 可行性原则

特色作业的完成要充分科学、可行,作业设置前教师要进行情境预设,完成条件、所需资源及可能出现的障碍、阻力都应该充分考量,避免特色作业的“假、大、空 ”。特色作业的设置还应尽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服务于生活,服务于课堂知识的延伸。

3 “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特色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3.1 设计分层书面短作业,增强知识理解

教师应将学生课堂表现和若干次测试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状态变化提前进行摸排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分层,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以鱼为例,分为 A 层次(达标训练题)、B层次(能力提升题)、C 层次(创新应用题)三层。

第四节   鱼

学习目标: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A 层次:达标训练题

3.jpg

A 层次(达标训练题)主要设计基础性的练习题,以概念、生活常识等基础知识为主要考查点,A 层次需注意题量的控制,避免知识点重复;精选题目,紧扣课标要求,对鱼的特征进行考查。

B 层次:能力提升题

4.jpg

B 层次(能力提升题)主要设计提高型生物作业,侧重概念、生物学原理的应用和迁移,锻炼和提升他们的生物学习力,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具体学情,精选题目进行修改编辑,明确培养的能力方向。 

C 层次:创新应用题

5.jpg

C 层次(创新应用题)主要设计探究型作业,侧重生物学知识、原理的创新应用,设置不同情境探究其中内含的生物学原理。通过修改或者原创,逐步拔高对学生的培养,基于知识,延伸知识,落实于能力发展。

3.2 设计分层的特色长作业,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依照最新课程标准,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要拓展学生解决生物实际问题的分析视角,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遵循简单到复杂,夯实基础到提升能力的原则,将周末长作业分为五层,观察类、调查类、制作类、实践类和创作类,观察类以实际生活情境为主,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系统记录、数据整理和文字表述的能力。调查类仍以实际生活素材为例,实地查看、实人查询,通过查阅书报、网站等手段将学习内容和社会联系起来,学生将调查意见和建议撰写成书面报告,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获得信息及实践的能力。制作类设置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做出手工制品、模型、工具、仪器等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的活动【5】 。学生能立体、形象、全面地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践类作业是以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为结合点,设置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实践任务,经过教师的指导,结合教材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条件自主选择完成作业,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挖掘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创作类作业设计创新型、针对性的实践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升华和高度概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运用多种变式解释生活实际问题,侧重设计思维的发展,发展想象品质,培养动手能力。

以“鱼 ”为例——周末长作业

6.jpg

3.3  多学科整合展开作业设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习态度

现行的初中教育体系中,分学科制度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善的学科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个人知识体系。但学科之间很容易出现学科知识的分割,加大学生学科融合和知识统筹的难度,当面临具体生活情境时,学生难以综合、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作业时,将思政教育、语文、数学、历史、物理等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入到作业中,设计多种多样的生物实践作业,以生物学习内容为切入点,拓展学生的生物学习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学习态度和学科统筹意识,有效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以“鱼 ”为例-周末长作业

图片4.png

(15) 自编一首有关鱼的谜语或诗歌,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的文字表述和诗文的应用规律,在所学鱼的生物学特征知识基础上,编撰出有韵律的诗歌以及引人入胜的谜语;(16) 自绘一幅有关鱼的漫画,需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设计、描述,并用趣味的文字或者图画呈现出来;(17)写一篇有关鱼的短小童话故事,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结合社会学相应知识,发挥想象力; (18)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一种生活用品或产品,需要结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利用工程学原理、生物学原理。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态度

传统的学习模式中以应试为准绳,学生只为了学习而学习,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双减 ”和“三新 ”背景下的课程学习要求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学习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能让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

图片5.png

以“鱼 ”为例-周末长作业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实际情况选择一项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样的作业过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环节相互关系的理解,参与个人、家庭及社会事务的讨论,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态度,真正实现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4  “双减 ”背景下生物特色作业实施效果

鱼——特色作业展

图片6.png    图片7.png

生物特色作业展,夯实“双减 ”成效,聚焦生物学科素心素养,搭建周末长作业平台,创新作业布置和完成形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赋能生物核心素养。

4.1观察类

图片8.png      图片9.png

观察类作业以鱼为主题,进行观察分析,从生活角度分析理解鱼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巩固课堂所学关于鱼的特征知识,促进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上交观察报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述能力。

4.2 调查类

调查类作业紧密结合生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调查手段和方法,设置严谨且合理的调查过程,将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助力生物学科思维的形成。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4.3 制作类

7.jpg

制作类作业以鱼为原型,进行模仿、借鉴,制作出精美和趣味性高的图画或者模型。跨语文、美术、物理等学科知识,将所学鱼的知识充分运用,在脑海中进行知识的内化,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内化的成果,学生通过此过程,扩展视野,增强本领,利于国家实现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4.4  实践类

实践类作业通过实际触摸、操作,不仅能巩固课本知识,还能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在生活和知识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为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实践作业设置,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创新意识,挖掘了创新潜能。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4.5 创作类

8.jpg

创作类作业是鱼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添加艺术元素或者其他学科元素,创造出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果,是学生智力创作的表达形式。围绕书本知识,高于书本知识,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的最高水平的体现。

5  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特色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效果,还能推动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但教师应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具体学情,设计更有特色更有针对性的作业形式,探索学生个性化作业定制,使作业的巩固 

效果发挥到最佳,另外作业评价体系还要加大力度进行研究,解决课后作业跟踪评价的不足问题,还应在多学科融合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帮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掌握多学科知识。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考虑结合相应信息技术手段,更便于动态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及时保存学生的作业成果。特色作业的设计需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大力挖掘生活中生物学科知识元素,应用于教学,培养能力素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 年版)》

【2】义务教育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分析 吴成军; -《生物学教学》- 2022-05-09

【3】韩滨岳 黄超凡 借作业设计、促学生发展——浅谈初中生物作业设计[J] 中学生物学 2020(09): 34-35

【4】“双减 ”背景下立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设计 刘忠强; -《求知导刊》- 2024-04-10

【5】“双减 ”背景下初中物理制作类作业设计的方法研究 相素丽;徐建强;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04-17

【6】基于真实情境发展学生态度责任核心素养——以人教版 “病毒 ”一节为例 林慧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09-25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