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安装的场地准备与设备适配要点

鲜朝鹏

东方电气新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
关键词: 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安装;场地准备;设备适配要点
DOI:10.12428/zgjz2025.09.2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风力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风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存在较多困难。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风电场场址选择、基础类型与施工方案选择、设备选型与配置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在低风速地区进行风电机组安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以期为风电机组在低风速地区的安装与调试提供参考。

一、风速分布及气象条件

由于风能资源分布不均,因此在进行风力发电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场址。风电场场址是风电机组安装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进行场址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区域气候条件。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的相关规定,该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且平均年降水量大于等于500 mm,同时年蒸发量小于等于1500 mm。此外,还要考虑区域内是否有严重灾害性天气出现。交通运输条件[1]

二、对风电机组性能的影响

首先,风速分布不均匀,会使风电场的风场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如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变得困难、风能利用率降低、风力机的叶尖速比增大(会使叶轮尺寸加大)等;其次,风力机选型不当,会造成风电场出力波动和发电量损失;再次,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基础施工困难,容易造成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开裂变形,进而影响风机的运行效率;最后,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运维管理难度较大,如风电场运维管理不规范、运维人员水平低下等都会给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低风速地区进行风电机组安装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场地准备工作[2]

三、风电机组安装场地准备要点  

3.1场地选择的原则与流程

 (1)根据风电场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结合当地风力资源和风力发电的技术经济指标,对风电场的选址方案进行优化。(2)选择可施工区域,与风电场业主或其代表签订场地租赁协议。(3)进场后,在满足建设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初步地质勘察,以确定场址及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场址勘测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业主批准后方可实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详细说明场址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情况、工程建设条件、施工准备情况和主要施工方法等内容。

3.2地质勘查与基础建设要求

场地选址完毕后,需对场地进行初步地质勘查,以确定场址及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并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场址勘测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进行基础建设时,需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基础类型与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并对基坑开挖和回填的方式、高度和厚度以及施工缝位置进行明确规定。在基础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基坑开挖深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础浇筑顺序和浇筑高度。(4)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

3.3场地平整与道路施工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后,需要对场地进行平整,并铺设道路,以方便后续的运输与吊装工作。在道路施工时应注意:(1)要保证场地平整质量,对于地质情况复杂的地方应注意边坡防护和安全措施。(2)道路施工时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避免对临近道路交通的干扰,尤其是在低风速地区。(3)要保证道路平整后的平整度符合要求,同时要注意防止边坡坍塌和路基塌陷。(4)在基础施工时应在基础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雨水、雪水流入基础坑内,影响基础质量。(5)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已有道路进行保护,避免路基开挖后因路面硬化等原因造成后期道路改造难。

3.4环境保护及生态影响评估

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和噪声环境两方面。大气环境方面,主要涉及风机运行噪声、风轮叶片振动、集电线路电磁辐射、施工扬尘等。噪声影响方面,主要涉及风机运行噪音和风机吊装时产生的机械振动,以及风轮叶片振动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在选址时,要提前与当地生态环保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风机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噪音和振动影响,避免因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产生纠纷。

3.5安全管理与施工准备

对于风机吊装作业,在现场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施工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在风机吊装作业前,要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并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对风机吊装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落实。对于高空作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带等工具的使用培训工作。对于风机安装的重点工序:吊装前检查平台基础、塔筒吊装连接等环节是否存在施工障碍;风机吊装前检查塔筒吊装、风机吊装及支撑系统安装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4]

四、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设备适配要点  

4.1风电机组型号与技术参数选择

首先,在选型过程中,应结合机组运行情况、风场地质条件、基础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机型选择应考虑是否有可靠的电力系统连接,是否能够满足电网接入要求;机组技术参数应满足风场的并网要求。其次,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安装场地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包括岩石、粘土、软土、冻土等,在选择机组机型时,应充分考虑各机型在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尽量避免选择地质条件复杂的机型。在选型过程中,应根据风电机组的选型要求合理配置机组台数。最后,选择合适的风电机组技术参数后,还应对风机基础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基础满足设计要求。

4.2叶片设计与优化适配  

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叶片的设计和优化适配,应综合考虑其与风场、风机厂家、电网公司的协调,以保证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不影响风机运行及项目收益。叶片优化设计应通过与风机厂家的技术交流和数据共享,解决风机叶片在低风速地区运行时出现的问题。优化设计应针对特定地区进行。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叶片优化设计,应考虑风场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条件等因素,结合机组机型选择合理的叶片数量。优化设计后的叶片在满足抗风能力、重量、成本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叶片数量,以减少风场建设成本。

4.3发电机与控制系统优化

发电机选型时,应根据低风速地区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发电效率要求,充分考虑发电机与控制系统的适配性,优化机组性能。在选择发电机时,应充分考虑低风速地区风力机的工作环境,如:气候条件、湿度、风速等对机组运行性能的影响。同时,应对机组进行优化设计,选择适合低风速地区的发电机类型和型号。此外,应对风力发电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包括:通过优化控制系统设计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功率输出效率;通过优化控制系统设计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控制系统设计降低风机故障率等。此外,应对风电机组与控制系统进行充分的数据共享,提高系统整体性能[5]

4.4塔筒结构与高度适配  

风电机组塔筒高度通常为85~150m,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目前国内多采用50~120m的塔筒,在低风速地区可适当降低塔筒高度,并在塔筒之间设置合理的限位装置。例如:1 MW机型可安装高度为40~45m的塔筒,2 MW机型可安装高度为35~50m的塔筒;对于1.5 MW机型,一般采用45m以上的塔筒。同时应注意:1、国内风电机组塔筒高度普遍较低,塔筒之间的限位装置一般采用地桩或液压阻尼器;2、在国内低风速地区,由于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大型吊装机械不能正常进场,在风机安装时需注意风轮与风轮之间的限位装置。

4.5辅助设备与智能化配置

低风速地区,尤其是低风速区域,对于风机的运行维护、安全监测和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风机需要增加一些辅助设备,如应急照明、发电柴油发电机等。此外,在风场作业中,还需要采用智能运维手段,如在风机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各类传感器,对风机进行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使用风电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远程运维和智能化运维。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智能控制软件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等。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综合能源信息管理系统、能源监测平台、智能服务终端等进行综合解决。

五、安装与运行阶段的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5.1运输与吊装技术要点

 运输与吊装是风电机组安装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从运输角度来看,低风速地区的运输成本较高,由于运输距离较长,而风场场址处通常已有足够的施工道路,所以对于风电机组的运输需要考虑经济性。从吊装角度来看,低风速地区吊装风险大,施工人员多,施工现场嘈杂,若发生吊装事故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交通路况、场地等条件应满足风电机组运输需求;对现场施工道路进行分析、评估,尤其是对大型车辆通过区域进行必要的加固;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及构件,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应采取特殊措施。

5.2机组并网与调试流程

 设备运输到位后,按照机组安装顺序,先进行塔筒安装、电缆敷设、机舱及齿轮箱安装,完成后进行基础施工、吊装塔筒至机舱位置。塔筒吊装完成后,按照机组并网顺序,依次进行风机和齿轮箱的吊装与连接。在各专业完成设备调试后,按照并网验收条件进行设备移交。机组验收合格后,按照并网验收条件,依次进行发电机、变压器、配电柜的验收。发电机组和配电柜通过测试并签署设备移交确认书后,按照并网验收条件进行并网调试。项目机组全部完成并网调试后,形成完整的风电场工程竣工报告。

5.3运行维护策略及远程监控

风电场运行维护工作对于风机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对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及设备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低风速地区,风机运行维护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风资源变化较大,机组停机时间会更长。因此,在风机安装调试阶段需要重点关注风机的运维工作。对于机组在低风速地区的运维工作,除了需要按照《风电机组远程监控与运维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检修维护等工作外,还需考虑运维团队的组建及培训。目前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应用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如:中国能建智慧能源云平台、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风电大数据云平台)对风电场进行远程监控。

5.4低风速下发电效率提升措施

针对低风速地区风电场,目前已有部分技术及方案可有效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如采用偏航自动补偿技术、变桨距系统优化、风轮偏航角度优化等,通过对机组运行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机组故障并进行及时处理,降低风机在低风速地区的故障率。同时,在风机监控方面,需要在具备远程监控条件下,实现对风机的远程控制及维护。若无远程监控条件时,可通过对风机实时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风机在低风速地区的准确定位,并通过有效控制方式,将风速变化幅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此外,通过对风机进行合理优化设计,也能提升机组在低风速地区的发电效率。

结语

低风速地区风电机组安装过程中,除对场地条件和设备适配性方面有一定要求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需进行合理的机组选型,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机组机型,提升机组运行效率;二是在选址方面,需充分考虑地势地貌对机组安装、施工的影响,尽量选择在地势平坦、道路通畅、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安装;三是在设备适配方面,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机设备和线缆设备;四是在机组安装时,还需做好基础及塔筒基础处理工作。此外,为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还需对安装人员进行合理调配,以保证施工现场有序可控。

参考文献

[1]赵辉.深远海风电机组安装技术优化[J].船舶工程,2025,47(S1):185-190.

[2]白伟.深远海海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及风电机组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风能,2025,(05):92-97.

[3]何万虎,王锐.海上大容量风电机组安装施工技术总结[J].风能,2025,(05):104-107.

[4]王艳.基于成果与工作过程双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重构——以“风电机组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5,(15):77-79.

[5]郭佯.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单叶片快速吊装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5,(05):103-105.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