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张云波

四川中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关键词: 新型混凝土材料;房屋建筑结构;高性能混凝土;UHPC;性能评价体系
DOI:10.12428/zgjz2025.09.2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房屋建筑结构对材料性能需求日益严格,传统混凝土在强度、耐久性和功能性方面难以满足现代工程要求。新型混凝土材料发展为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国际研究显示,通过优化材料配比、改进制备工艺和功能化设计,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实现显著提升。高性能混凝土、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愈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现标志着混凝土技术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这些材料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从试验研究转向工程实践,但技术特性、应用机理和性能评价仍需深入研究。系统分析新型混凝土材料性能机理及应用规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对指导工程实践和推动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技术特性与性能机理

新型混凝土材料根据功能特性能够划分为强度增强型、功能改良型以及环境友好型这三大类别[1]。强度增强型里面包含高性能混凝土和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功能改良型涵盖了自愈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和泡沫混凝土;环境友好型则是以再生混凝土作为代表。高性能混凝土借助精确控制水胶比、优选矿物掺合料来实现材料组成的系统优化,其强度形成机理主要体现在水化产物结构改善和界面过渡区强化方面,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更多水化硅酸钙凝胶进而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网络,耐久性机理建立在致密化微观结构基础之上。活性掺合料掺入有效减少大孔数量并增加凝胶孔和毛细孔比例从而有效阻止有害介质渗透提升抗渗性能和抗化学侵蚀能力。

2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2.1 基础结构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在地基承台施工当中高性能混凝土采用C50 - C60强度等级[2],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把硅灰掺量控制在胶凝材料总量的8 - 12%,将矿渣粉掺量设定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 - 30%,并且严格把水胶比控制在0.28 - 0.32的范围之内。在桩基础浇筑过程里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于混凝土拌制阶段加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2 - 1.8%。地下室底板采用自愈混凝土技术进行施工,在混凝土拌制的时候按每立方米添加20 - 30kg微生物修复剂,该修复剂以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并配合碳酸钙前驱体,在基础垫层和回填工程当中使用再生混凝土,把建筑拆除产生的废混凝土块破碎至5 - 31.5mm粒径范围,按40 - 60%比例替代天然粗骨料。地基处理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技术来施工,将再生骨料与水泥按1:6比例混合制备加固材料,基础结构中各类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具体配制参数详见表1。

360截图20250930133017.jpg

2.2 主体承重构件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框架梁柱构件采用UHPC材料进行浇筑[3],配制过程里使用硅酸盐水泥450kg/m³、硅灰120kg/m³以及石英粉150kg/m³,钢纤维按体积的2%进行掺入,纤维长度选用13mm且直径为0.2mm的规格,预制装配式梁板构件在工厂预制的时候采用蒸汽养护工艺,养护温度控制在80 - 90℃的范围,养护时间设定为12 - 16小时。现浇楼板施工当中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在普通C30混凝土基础之上掺入端钩型钢纤维,掺量为每立方米40 - 60kg。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剪力墙用C60高性能混凝土来浇筑,在混凝土里加入膨胀剂以补偿收缩,其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8 - 10%,梁板连接节点采用UHPC湿接缝技术来处理,接缝宽度设置成200mm,内部布置预应力钢束用于连接。预应力梁构件使用UHPC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后张法施工工艺实现预应力筋的张拉和锚固,主体承重构件中各类新型混凝土材料的配制参数和施工工艺在表2可查看。

360截图20250930133122.jpg

2.3 功能性构件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屋面排水层采用透水混凝土来进行铺设,其厚度严格控制在80-120mm的范围,骨料专门选用单一粒径的碎石,该碎石粒径范围处于5-20mm之间,水泥用量设定为每立方米280-350kg,人行道和广场铺装选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来施工,在透水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加入无机颜料,颜料掺量为水泥质量的3-8%,以此形成红、黄、蓝等不同色彩效果。建筑外墙保温层利用泡沫混凝土进行浇筑[4],借助泡沫发生器制备泡沫并与水泥浆充分混合,将干密度控制在400-600kg/m3,屋顶花园种植池采用透水混凝土来制作,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透水性防水涂料从而形成防渗层。室内隔墙用轻质泡沫混凝土砌块来砌筑,其砌块规格设定为600×200×200mm,是通过模具成型与自然养护来制备,装饰构件采用彩色混凝土进行制作,运用分层浇筑技术于构件表面形成装饰层,装饰层厚度在20 - 30mm之间,阳台栏板和楼梯踏步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以此提高构件表面的耐磨性能。

3 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工程测试性能评估

3.1 新型混凝土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新型混凝土材料性能测试运用多层次多维度测试方法体系[5],该体系涵盖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功能性能这三个核心测试领域,力学性能测试里抗压强度采用150mm×150mm×150mm标准立方体试件,其加载速度控制在0.8±0.2MPa/s范围之内,抗弯强度测试采用三点弯曲加载方式,所使用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耐久性能测试包含抗渗性能逐级加压法和抗冻融性能快冻慢融循环制度,功能性能测试针对透水混凝土采用恒水头透水系数测定法。针对自愈混凝土通过控制裂缝宽度监测其修复能力。性能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多级评价指标体系,把材料性能划分为基础性能、功能性能和耐久性能这三个一级指标,运用百分制计分方法以及加权平均法来计算综合评价分数。综合评价公式为:

其中,P为综合评价分数,Wi为各指标权重,Pi为各指标得分。

3.2 新型混凝土材料技术性能评估

技术性能评估表明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明显提升,UHPC材料28天抗压强度达到150MPa比普通混凝土C30强度提升超400%,抗弯强度达到30MPa弯拉比提升至1:5的优异水准,高性能混凝土在耐久性能方面表现十分突出。抗渗等级达到P12以上较普通混凝土P6等级提升100%,抗冻等级可达F300以上可满足严寒地区工程应用需求,自愈混凝土在裂缝修复性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0.3mm以内裂缝修复率可达85%以上且修复时间控制在14 - 28天范围能有效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能够达到2.0 - 5.0mm/s且孔隙率控制在15 - 25%范围,在保证透水功能的同时维持结构强度要求,再生混凝土凭借40 - 60%的再生骨料替代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6],强度损失控制在10 - 15%范围为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结语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展现了材料科学与结构工程融合发展的技术前景。通过深入分析材料技术特性与性能机理,系统阐述了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基础结构、承重构件和功能性构件中的应用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性能评价体系。研究证实,高性能混凝土和UHPC材料在提升结构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自愈混凝土为结构维护提供了新技术选择,再生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为可持续建筑发展奠定基础。建立的性能评价体系为新型混凝土材料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评判标准,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对推动建筑工程技术创新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岩旺平.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低碳世界,2025,15(05):70-72.

[2] 张爱良.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7):109-111.

[3] 杨志杰.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24,(09):48-50.

[4] 金广然. 绿色建筑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与优化[J].佛山陶瓷,2024,34(10):147-149.

[5] 张冲.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水泥,2024,(08):117-119.

[6] 刘金涛,刘佳. 新型聚合物混凝土材料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聚智园项目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5,(15):108-110.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