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对比

李文彬

瑞金市中医药,江西瑞金,342500

摘要:
关键词: 阿芬太尼;瑞芬太尼;气管插管;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并发症
DOI:10.12428/hlyjzz2025.08.07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全球医疗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逐步退化,导致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极易发展为急危重症。此外,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意识、知觉和生理反应等方面容易出现异常,这无疑给医生的临床抢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气管插管是急危重症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往往涉及到患者生命的保住与否,对气管插管的成功率要求极高。在临床上,应用于气管插管的药物不仅需要确保管路通畅,更需要避免因为患者对插管操作的不适感,导致患者心理或身体的反应过激。这就需求我们找寻到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以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其对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如何,尚鲜有研究报道。由此,本研究选择将同样重症的、需要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观察两种药物效果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找寻更优的气管插管麻醉方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更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依据。后续的部分将会详细阐述研究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选取了60例急危重症患者,时间期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计算机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

基于表1的资料,观察到观察组中有18名男性和12名女性,他们的平均体质量为61.73±8.53kg,平均年龄为53.42±7.60岁。对照组中含有16名男性和14名女性,他们的平均体质量为62.26±8.88kg,平均年龄为54.05±7.31岁。通过P值的比较,发现两组在性别、体质量、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可以认为这两组在基本特性上具有可比性。

在具体治疗方案上,观察组的患者接受阿芬太尼用于气管插管,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瑞芬太尼用于气管插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比较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所有的测量和评估均由经过适当培训和无知情的医护人员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应症或者严重并发症,将立即停止给予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转而实施其他可能的治疗策略,这些患者也将从研究中被排除。

1.2 方法

两个研究组别都包含30名急危重症患者,均需进行气管插管。在观察组,使用阿芬太尼进行麻醉,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在对照组,则选择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剂量方面也严格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插管操作由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完成。在插管过程中,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在插管后继续进行监测。还使用血气分析来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乳酸水平等均严格记录对比。

在气管插管成功后,会继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和24小时存活率等关键数据。还注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口腔溃疡、导管脱落或阻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所有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均由独立的临床研究团队完成,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SPSS 23.0 的统计软件进行 χ2检验,量化资料的比较使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针对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设立了多项评价指标和判定标准。主要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24小时存活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是指患者在没有重复操作的情况下成功完成气管插管的比例,而24小时存活率主要评估了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的短期生存情况。

也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留置时间,这两项指标直接反映了操作的效率和稳定性。气管插管时间是从开始进行气管插管到完成插管的时间,而气管留置时间则从完成插管开始,到气管插管被拔除的时间。

研究还涉及了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监测,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生理反应和血流稳定性。还对比了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的乳酸和血氧饱和度指标,这是评价患者身体状况和组织氧合情况的重要参数。

另外,本 study 也监测了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氧合情况和代谢情况,也能帮助了解和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为了全面评价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还统计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口腔溃疡、导管脱落或阻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这些并发症无疑会对患者的恢复和长期生存造成影响,这一项指标对于评价两种药物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并使用“¯x±s”表示。对于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并使用“n (%)”表示。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体质量和平均年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的这些基线特征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比较接近,比较有可比性。对于抢救效果相关的评价指标如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24小时存活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发现观察组(使用阿芬太尼)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P<0.05)。使用t检验分析了两组病例的置管操作时间、抢救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样显示,观察组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

在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这两项指标上,采用了配对t检验,比较了各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插管后的心率下降与平均动脉压升高的幅度均超过对照组(P<0.05)。在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分析上,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插管后乳酸下降与血氧饱和度升高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析上,插管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这些统计学方法,能够明确地得到结论,即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中,阿芬太尼的效果显著优于瑞芬太尼。

2 结果

2.1 急危重症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2.1 急危重症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例数、性别比例、平均体质量和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方面具有可比性,符合科学研究的需要。"

2.2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气管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及24小时存活率上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芬太尼对于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效果较瑞芬太尼更佳。

2.3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的比较

"2.3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置管操作时间的比较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现使用阿芬太尼进行气管插管可以显著缩短操作时间和降低留置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阿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抢救效果更好,能更快地稳定患者的呼吸,缩短住院时间。

2.5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前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指标无显著差异。插管后,研究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急危重症患者中,阿芬太尼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心率和稳定血压,改善病程。

2.6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乳酸和血氧饱和度指标的比较

"2.6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乳酸和血氧饱和度指标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插管后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插管前,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2.7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2.7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揭示了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显著优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7所示。”

2.8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导管脱落或阻塞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出阿芬太尼在减少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急危重症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png

表2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对比[n(%)]

2.png

表3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置管操作时间对比(`x±s)

3.png

表4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对比(`x±s)

4.png

表5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指标对比(`x±s)

5.png

表6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乳酸和血氧饱和度指标对比(`x±s)

6.png

表7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x±s,mmHg)

7.png

表8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8.png

3 讨论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方法,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则是常用的辅助药物。在中,收集了60例急危重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观察组使用阿芬太尼。从结果来看,观察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24小时存活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气管插管时间、气管留置时间、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率下降明显,平均动脉压稳定,并且乳酸水平和血氧饱和度改善更明显。并发症如口腔溃疡、导管脱落或阻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瑞芬太尼更具优势,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气管插管在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作为重要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使用中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阿芬太尼治疗后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阿芬太尼显著提高了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也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可以推测,阿芬太尼可能通过更加有效地控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反应,提升了插管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机会。这一结果尚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长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以期找到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最佳的药物选择方案。

在气管插管中,时间因素至关重要。越快完成插管,患者的生存机会越大。在这项研究中,观察组使用阿芬太尼进行插管,而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结果表明,阿芬太尼在插管时间上表现优于瑞芬太尼,平均插管时间35.63±4.86秒,远低于用瑞芬太尼的对照组的58.44±6.33秒。气管保管时间亦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平均为5.23±1.18天,对于瑞芬太尼的对照组是11.74±2.26天。这一数据指出,阿芬太尼不仅操作时间短,气管保管时间也较短,换句话说可能减少患者痛苦且提供更高效的治疗。这也引出一个颇具医疗实践意义的讨论,是否应优先采取阿芬太尼作为老年急危重患者的气管插管药物。

气管插管是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环节,选用有效、安全的麻醉药物至关重要。的研究比较了阿芬太尼(观察组)和瑞芬太尼(对照组)在气管插管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呼吸恢复稳定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揭示阿芬太尼对于此类患者具有更好的效果。阿芬太尼显著减少了抢救时间,使得病情更快得到控制,节省了医疗资源,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由此,推荐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优先考虑使用阿芬太尼,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在未来,更多的定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的稳健性。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来说,高效、安全的气管插管手段对于维持呼吸功能,从而提高存活率十分关键。的结果表明,阿芬太尼在插管前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较瑞芬太尼有显著优势。比如,在插管后,观察组患者(阿芬太尼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2.39±5.64次/min和74.60±3.59mmHg,而对照组患者(瑞芬太尼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0.28±5.33次/min和78.31±5.60mmHg,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应用阿芬太尼进行气管插管不仅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而且有利于稳定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24h的存活率,对于老年重症患者的抢救更具有优势。

在此研究中,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乳酸水平从插管前的4.82±1.43mmol/L降低到插管后的3.13±1.16mmol/L,而对照组的乳酸水平虽也有所降低,但幅度较小,从4.79±1.45mmol/L略降到4.6±1.27mmol/L。观察组病患的血氧饱和度也比对照组在插管后呈现出更大幅度的提升。这些指标反映出阿芬太尼可能在降低患者的乳酸水平以及提高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比瑞芬太尼表现得更优。相较于瑞芬太尼,阿芬太尼在气管插管治疗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时,可能提供更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气管插管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作为常用的麻醉药物,其使用效果的对比及适用性是的重点。在对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中,发现阿芬太尼在复杂的气管插管操作中呈现出较好的表现。观察组(阿芬太尼)在插管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或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这些指标的改变反映了气体交换的改善和新陈代谢的平稳,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价值。阿芬太尼在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性和疗效。"

插管是解决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问题的常用手段。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可能都是有效的选择,但是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到插管引发的并发症,阿芬太尼明显优于瑞芬太尼。观察组使用阿芬太尼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0.00%,导管脱落或阻塞为0.0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6.67%,而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的这几个率值分别为30.00%, 13.33%和20.00%。此分析结果表明阿芬太尼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也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便利,选择阿芬太尼作为插管药物首选是明智的。

参考文献

[1]方七五.瑞芬太尼用于困难气道插管[J].健康之友,2020,0(07):50-51.

[2]庞海涛李小琳.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9):140-140.

[3]张晓磊,林道基,詹峰.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82-84.

[4]潘昌斌陈静.探讨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J].人人健康,2020,(10):283-284.

[5]胡宝平李鹤.评价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控制效果[J].特别健康,2021,(20):21-2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