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医科背景视域下健康评估教学思政课堂的实践研究

1.邹香妮 2.徐金涛 3.丁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
关键词: 新医科;健康评估;课程思政
DOI:10.12428/jyxyj2025.09.0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引言

新医科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创新性、交叉性、实践性”,要求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感等。健康评估是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教学蕴含思政资源。但传统教学重技能轻价值引导,导致学生认知偏差,难满足新医科人才培养要求。2023年我校以该课程为试点开展思政课堂实践,结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探索医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健康评估教学思政课堂的实践基础与目标

2.1实践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

健康评估课程的思政元素分布于教学全流程,需结合教学模块进行针对性挖掘。在“问诊”模块,可围绕“患者隐私保护”展开,融入《医师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关于医患信息保密的法律条款,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体格检查”模块,通过“体位摆放的舒适性”“检查动作的轻柔度”等细节,渗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危急重症评估”模块,结合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的案例,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此外,课程中涉及的“辅助检查结果解读”可融入循证医学思维,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跨科室协作评估”则可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梳理,共挖掘出“医学伦理”“法治观念”“人文关怀”“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团队协作”6类核心思政元素,形成“模块-元素-案例”对应表,为教学思政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2.2实践目标:“三维一体”的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新医科人才培养要求,健康评估教学思政课堂确立“知识-能力-价值”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1]。在知识维度,要求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规范,同时理解医学伦理、医疗法规在评估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在能力维度,通过思政融入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其能在临床评估中兼顾技术准确性与人文关怀性;在价值维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信念,增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使命感,形成“技术过硬、品德高尚”的职业素养。

3健康评估教学思政课堂的具体实践策略

3.1教学内容优化

采用“嵌入式”策略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避免生硬说教。如“问诊技巧”教学以“老年慢性病患者问诊”为案例设情景问题,引入张定宇实例强化人文关怀;“胸部体格检查”教学结合“肺癌患者肺部听诊”案例,介绍防治计划激发责任感。还编写《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案例集》收录28个案例,确保思政与专业知识同步推进。

3.2教学方法创新

应用“案例引导-情境模拟-反思升华”三阶式教学法。课前案例引导,通过线上平台发含思政元素案例让学生预习思考;课堂情境模拟,用标准化病人搭建场景,教师追问强化思政认知;课后反思升华,组织“评估反思会”,教师点评提炼要点。该模式用于2024年春季临床医学2022级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与思政理解深度。

3.3教学手段拓展

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线上搭建“健康评估思政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培养辩证思维;线下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模拟训练,体会公共卫生责任。还邀请临床医生开展“思政专题讲座”增强实践性与感染力。

3.4评价机制完善

建立“专业+思政”双维度考核体系。专业能力考核增加思政相关评分指标占比20%;思政素养考核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2024年夏季考核显示,学生专业与思政成绩均提升,发挥了考核体系导向作用。

4实践成效与反思

4.1实践成效: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思政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在学生层面,临床医学专业2022级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测评显示,89%的学生能在健康评估中主动关注患者心理需求,较实践前提升32.5%;医患沟通能力考核通过率由70%提高至98%,学生在模拟临床场景中能更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兼顾专业性与人文性。在教学质量层面,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政内容融入效果”的满意度达94%,认为课程“不仅教会了评估技能,更明白了医生的责任与价值”。

4.2实践反思: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一是思政元素更新滞后,部分案例与最新医疗政策、社会热点结合不够紧密,如对“AI在健康评估中的伦理边界”等新兴议题覆盖不足;二是校企协同育人力度不足,临床一线思政资源未能充分整合,教学案例的实战性有待加强[2];三是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均衡,部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较低,需进一步优化引导方式。未来将从三方面改进:建立“思政元素动态更新机制”,定期结合医疗行业新政策、新案例更新资源库;深化与三甲医院的合作,共建“健康评估思政实践基地”,邀请临床医生参与教学设计与考核;采用“个性化引导”策略,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分层思政任务,提升教育的精准性。

5结论

新医科背景下,健康评估教学思政课堂实践是医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可有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未来需持续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强化校企协同、动态优化资源、关注个体差异,推动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张菊仙,韩娟,李旭玲,等.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2025,14(01):102-104.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5.01.032.

[2]季玲,陈洁婷,易植,等.基于OBE理念“健康评估”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垦医学,2022,44(03):266-270.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