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侯星

定州市侯家洼小学,河北定州,073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各方面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感受到一些知识的难度,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所能起到的教学效果已经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可以考虑从生活经验出发,基于生活化视角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体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其实施效果,这也是需要重点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之处。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3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很多都源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构建贴近生活、灵活多样的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从学生现有的生活常识及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化元素的融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补充,从而增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给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进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融合,让数学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1生活化教学的特征

(1)情境化: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和构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有关购物、旅行、游戏等生活场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2)实践性: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学计算、测量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性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3)启发性:生活化教学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4)趣味性: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如游戏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化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中都体现生活化元素。作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秉持生活化的理念,设计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小学生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较差,虽然在数学课堂上能够伴随教师的授课节奏而认真听讲,但是到了自主学习阶段往往会缺乏相应的学习目标及有效的学习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生活化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可以运用课本上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实践能力。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以生活化理念为指导,给练习题添加一些生活化的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及公式。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对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进行拆解、加工与建构,使得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的生活来源,从而让数学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2.2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基础生活认知

情境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教学要素。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基本落实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生活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材料来创设动态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将真实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同时,教师需注重生活化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生活中蕴含的独特数学元素。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重视情境展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以帮助学生拓展生活认知视域,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3、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强化学生实践素养

事实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束缚了教师,还束缚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的重视源于对成绩的关注,而不是从数学本身的价值出发,自然也不是真的热爱数学。与此同时,数学自身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容易,种种原因导致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是被迫的,为了升学为了考试而学,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一波三折。实际上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拥有更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够条理分明地做事做人,从容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为了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在开学第一课中阐明学习数学的好处,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其次,教师要在日后的日常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做游戏、有奖竞猜等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之处,不再抗拒数学;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回自信,找到成就感,从而彻底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对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引入生活化教具,营造生活教学氛围

引入生活化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的重要举措。小学生对实物类教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实物类教具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首先,教师可以引进运用数学原理制造的生活工具,使学生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蕴含数学原理的摆件或道具引入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理性严谨之美。总之,将蕴含数学知识的实物教具引入数学课堂,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智慧,从而提升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2.5巧用生活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围绕生活化教学的实现过程,设置多元评价体系,确保可以实现对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积极关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展开评价,例如,判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是否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授课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听讲和笔记习惯,是否能够做到习惯性的反思和审查等,通过对其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评价,引导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更好地发展,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包括学生学习意志力、态度以及积极性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情感评价,及时判断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去努力尝试克服各种困难等。为了确保评价过程及结果更为真实有效,教师可以在此时针对班级内部的学生导入分层评价的操作方式,将学生根据基础、习惯以及发展空间划分为三个基本的层次,并为其设置不同的“成长目标”。“巩固型”学生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发展型”学生以能力提升为主,“创造型”学生以活跃数学思维为主。

结语

生活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乐趣,也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场景和问题中,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同时也可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美彬.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0(2):52-53.

[2]刘萍芳.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49.

[3]胡苗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1(10):86-87.